国丧期间,兵部侍郎张文弼被弹劾密宴失仪!
这突如其来的弹劾,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因太后薨逝而本就波涛暗涌的朝堂上,激起了新的涟漪。林锋然闻报,眼中寒光一闪。又是张文弼!这个与惠王、女真部都有不清不楚牵连的兵部侍郎!在这个敏感时刻被爆出“密宴”,是巧合?还是有人想借国丧这把刀,除掉他?或者是……张文弼自己按捺不住,露出了马脚?
“查!给朕查清楚!是何时密宴?与何人密宴?所议何事?”林锋然声音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直觉此事绝不简单。
“回陛下,弹劾御史称,是昨夜之事,参与宴饮者……似是几名与边贸有关的皇商,席间……席间似有提及北疆局势、边市利润等语,但具体内容不详。”司礼监太监战战兢兢地回禀。
与边贸皇商密宴?谈论边市利润?林锋然心中冷笑。这张文弼,果然贼心不死!是在商议如何打破朝廷的经济封锁?还是在策划新的阴谋?这弹劾来得正好!给了他一个彻查张文弼的绝佳借口!
“传旨!兵部侍郎张文弼,国丧期间不知检点,私会商贾,有亏臣节,着即停职反省,闭门思过!其府邸,由锦衣卫暗中监控,一应出入人等,严加盘查!没有朕的旨意,不得与任何人接触!”林锋然果断下令。先控制起来,再慢慢审!
“奴婢遵旨!”
处理完张文弼的事,林锋然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转回最紧迫的北疆危机。瓦剌的十日之限,已过去七日!时间迫在眉睫!
他立刻召见内阁辅臣、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心腹重臣,在偏殿密室中,抛出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北疆破局四策”:借丧示恩、以经促和、文化固本、军事备预。
众臣听闻,反应激烈。主战派认为对瓦剌示弱求和,有损国威;主和派则认为开放边市风险太大;保守派则对“文化融合”授人以技表示担忧。众人争论不休。
林锋然耐心听着,心中却已下定决心。他猛地一拍桌案,沉声道:“够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瓦剌势大,我军新经内乱,需时间重整旗鼓!此时与之硬拼,绝非上策!以经济羁缩,文化柔化,乃长远之计!此事朕意已决,不必再议!诸卿当思如何执行,而非掣肘!”
见皇帝态度坚决,众臣只得俯首听命。详细方案迅速敲定:派能言善辩的礼部右侍郎为使,携重礼(茶叶三千斤,上好药材十车,蜀锦百匹)即刻出使瓦剌;擢升一名干练的工部郎中为“北疆农技宣抚使”,率工匠、农官十人,携带《农政全书》摘要和耐寒作物种子,前往建州左卫试点;密令宣大、辽东前线,加紧备战,水泥优先加固关键隘口。
策略既定,朝堂机器立刻高速运转起来。国丧的悲凉气氛中,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大博弈悄然展开。
接下来的两天,林锋然在忙碌与焦虑中度过。他一边主持太后的繁复丧仪,应对宗室百官的哭临,一边密切关注着北疆的动静,等待着使者的消息,心力交瘁。
在这令人窒息的等待中,西暖阁再次成为了他唯一的精神慰藉。江雨桐似乎总能感知到他内心的焦灼。她没有再送经卷策论,而是送来了一盆精心修剪的、绿意盎然的盆景松,虬枝苍劲,沉稳安静。附有一张素笺,上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然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陛下心如松,历寒而不凋,静待春晖。”
看着这盆生机勃勃的松树和充满鼓励的话语,林锋然焦躁的心渐渐平复下来。她是在告诉他,坚守本心,沉稳应对,自能渡过难关。
国丧第三日,也是瓦剌十日之限的最后一天,终于有了消息!
礼部侍郎八百里加急传回奏报:瓦剌太师也先收下了厚礼,对太后薨逝表示了“慰问”,但对边市和谈之事,态度依旧强硬模糊,既未明确拒绝,也未答应延期,只要求大明先开放一处边市以示诚意,并须由大明派出重臣谈判细节,限期……一个月内达成协议!否则,将继续挥师南下!
也先这是缓兵之计!他想先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再视情况决定是否动武!但无论如何,十日的开战危机,总算暂时拖过去了!为大明争取到了一个月的宝贵时间!
林锋然长长松了一口气,立刻批复:准奏!着即筹备开放大同附近一处小型边市,由户部、兵部、锦衣卫共同派员监管,严格限制交易物品!同时,准备谈判细则,务必拖延时间!
几乎同时,前往辽东的农技宣抚使也传来好消息:建州左卫指挥使对大明派遣农官工匠深感荣幸,热情接待,对中原农耕技术表现出极大兴趣,已划出土地供示范农庄之用,其子亦表示愿入京学习!此举在女真各部中引起不小震动,一些中小部落开始主动与明军接触,打听“归化”条件。
而锡伯部那边,由于明军的严密戒备和经济制裁,其数次小规模挑衅均被击退,未能占到便宜,加之建州左卫等部态度转变,使其陷入孤立,气焰有所收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联的江山,全是梗!!!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联的江山,全是梗!!!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