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耳蜗骤响:钢针刺耳与甲骨咒初现
我的电子耳蜗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噪声。那噪声不是平日里设备故障的电流杂音,而是像无数根淬了冰的钢针,正顺着耳蜗植入的电极,狠狠刺向我的耳膜深处。我下意识地抬手按住耳后那片微凉的金属外壳,指尖能摸到设备运行时轻微的震动,可这震动此刻却像在传递某种警告,让我的太阳穴突突地跳。
我急忙摸出手机,点开耳蜗的控制APP,试图调整频率波段。屏幕上的波形图疯狂跳动,红色的警示线一次次越过阈值,可无论我怎么滑动调节杆,噪声都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在某个频率点停留时,噪声突然像被按下了“解码”按钮,瞬间转译为一段高频的、带着古老韵律的声音——那是甲骨咒。
那些古老的文字没有通过耳朵的听觉神经,而是直接传入我的大脑皮层。每一个字都像裹着千年的黄土,沉重得让我的呼吸都慢了半拍,又像从遥远的时空隧道那头传来的呼唤,带着模糊却清晰的穿透力。我能清晰地分辨出文字的轮廓,不是通过视觉,而是通过一种难以言喻的“感知”,仿佛我的大脑里突然多了一块能解读甲骨文的芯片。
“庚辰日,地动,天裂,归墟启……”甲骨咒的内容断断续续,像是被信号干扰的电台,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可关键信息却像刻在石头上一样,牢牢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愣在原地,手指还停留在手机屏幕上,因为这段内容我太熟悉了——它与我去年在博物馆古籍修复室里见过的《竹书纪年》残卷中,记载的秦朝时空异常事件高度吻合。
2. 输液管异变:遗传图谱重组与碎屑漂浮
我顺着声音的来源转头看去,目光穿过街角的梧桐树叶,落在不远处那个蜷缩在长椅上的流浪汉身上。他裹着一件破旧的黑色皮衣,脸上盖着一顶脏污的棒球帽,只有露出的一截手腕上,插着一根透明的输液管。可此刻,那根本该闲置的输液管正在发生诡异的变化。
输液管内残留的几滴淡黄色液体,不是普通的药水,而是我上周在实验室见过的遗传图谱样本——那是从一块秦代陶片上提取的生物残留,本该储存在零下二十度的冷藏柜里,怎么会出现在流浪汉的输液管里?更奇怪的是,那些液体正在管内快速旋转,像是被无形的力量搅动,逐渐重组出螺旋状的纹路,然后分裂成无数细小的、泛着银光的碎屑。
那些碎屑从输液管的管口飘出来,在空中漂浮着。它们不像灰尘那样随风乱舞,而是沿着某种固定的轨迹移动,像是被看不见的线牵引着。我眯起眼睛,试图看清碎屑的形态,发现每一粒碎屑上都刻着极小的纹路,凑近了看,竟然是简化版的甲骨文,与我耳蜗里传来的甲骨咒文字一模一样。
碎屑越聚越多,在空中逐渐凝聚成一块不规则的、半透明的形状。随着更多碎屑的加入,形状越来越清晰——那是一块石碑的轮廓!我心里猛地一震,瞬间反应过来:这是被秦始皇销毁的九疑祭祖碑的碎屑群相位矩阵!这个结论让我的心跳骤然加快,手心冒出了冷汗。
3. 九疑碑秘:舜帝葬地与秦代销毁之谜
九疑山的位置我记得很清楚,在如今的湖南永州境内,传说中是舜帝的葬地。先秦时期,历代君主都会派人到九疑山祭祀舜帝,到了秦朝,秦始皇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地位,特意下令在九疑山设立了一座巨大的祭祖碑,碑上刻满了歌颂舜帝、同时宣扬秦朝德政的文字。
可后来发生的事,史料记载却很模糊。我之前查阅《史记·秦始皇本纪》时,只看到一句“焚诗书,坑术士,毁前朝碑刻”,没有具体提到九疑祭祖碑。直到去年在古籍修复室发现那卷《竹书纪年》残卷,才知道秦始皇销毁祭祖碑的真正原因——碑上的文字除了祭祀内容,还隐藏着关于“归墟”的记载,而“归墟”正是甲骨咒里提到的、能引发时空异常的关键地点。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不允许任何可能威胁皇权的秘密流传,于是下令销毁了所有与前朝相关的碑刻,九疑祭祖碑自然也没能幸免。史料记载,当时负责销毁石碑的工匠,把石碑敲成了无数小块,然后埋在了九疑山的不同位置,可没想到两千多年后,这些碎屑竟然以这种诡异的方式重现,还出现在了城市的街角。
我盯着空中逐渐成型的石碑虚影,心里充满了疑问:这些碎屑是怎么从九疑山来到这里的?那个流浪汉又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有装着遗传图谱的输液管?一连串的问题让我的脑子嗡嗡作响,耳边的甲骨咒还在继续,只是内容变成了更模糊的短句,像是在描述石碑被销毁时的场景。
4. 引流管痉挛:术后残留与时空波动关联
就在我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左腰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我下意识地按住腰侧,那里还贴着上周手术时留下的纱布,纱布下面,一根细小的引流管正从我的体内伸出来,末端连接着一个透明的储液袋。这根引流管是上周手术时插入的,目的是排出我体内残留的时空辐射废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东风101的使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东风101的使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