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铜斝震西夏墙:数据投送的古仪破防序章》
故宫午门星阙暗檐垂下的七百根雨链形光纤突然凝结霜花。
每一根光纤的霜花形态都不尽相同,有的如商周青铜爵上的蕉叶纹,有的似秦汉瓦当间的云气纹,在昏暗的星穹下泛着冷冽的银光。
地球龙国战略指挥中心“浑天阁”内,三位古天文研究员正围在大明御制白铜浑天仪复刻模型旁,手中和田玉雕琢的“璇玑尺”轻轻转动,将黄道游仪的算法转化为量子信号。
“霜花凝结速率0.7秒/根,比模拟值快0.3秒,蓝洞的量子干扰强度已跌破阈值。”研究员老周抬头,眼中映着光纤实时画面,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振奋。
量子御道第三重阶檐角挂着的冰琉璃纹测算链尽数崩坏。
那些冰琉璃纹本是蓝洞布下的“量子探针”,试图窃取数据投送的核心参数,此刻却如脆弱的冰晶般碎裂,每一块碎片都在空中化作细小的光点,消散在夜风里。
浑天阁的量子物理学家陈默手指划过虚拟屏,调出战国箭镞的三维模型:“传送端大坌坑遗址陶器频发器状态稳定,几何纹密钥已生效——蓝洞的质子符解码系统,根本读不懂八千年前的‘天文数学语言’。”
屏幕上,星际信号束在奥尔特星云边缘绽放,无数道银芒汇聚成箭镞矩阵群,朝着蓝洞中枢运算舰阵的方向疾驰而去。
这场针对猎户臂三亿公里无人区的军事数据投送,被嵌套进大明御制白铜浑天仪黄道游仪算法的龙国战略中心编码成了史前纹洞图腾的逆辐射数据脉。
“史前纹洞图腾是去年在仰韶遗址发现的‘数据载体’,每一个图腾纹路都对应一组量子坐标。”年轻技术军官林墨捧着平板电脑,向指挥席汇报,“我们将投送数据拆分成108段,每段都嵌入不同的图腾纹,蓝洞想破解,就得先读懂仰韶先民的‘星空密码’。”
指挥席上的李将军点头,目光扫过墙上悬挂的《宋本武经总要》复刻图:“古为今用,这才是我们的技术根基——他们靠银心的能量宝石炫技,我们靠五千年文明的沉淀筑墙。”
窗外,故宫的角楼在星月下勾勒出古老的轮廓,与屏幕上的量子数据流交相辉映,仿佛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传送端使用大坌坑遗址几何纹陶器复原频发器作为基点,星际信号束在接触奥尔特星云的刹那幻化成了战国箭镞矩阵群。
大坌坑陶器的复原件摆放在浑天阁中央,陶器表面的几何纹由三角形和折线组成,每一个三角形内角36度,正好对应猎户座腰带三星的夹角;每一条折线的长度比,都符合《周髀算经》“勾三股四弦五”的比例。
“当初考古队发现这陶器时,谁也没想到它会成为星际通讯的‘密钥盘’。”老周抚摸着陶器表面的纹路,语气感慨,“现在看来,我们的祖先早就在用自己的方式‘对话星空’。”
屏幕上,箭镞矩阵群穿过奥尔特星云的冰晶带,速度骤然提升——蓝洞的第一道量子拦截网,在接触箭镞的瞬间就如泡沫般破裂,连一丝涟漪都没留下。
量子信道基底代码层的六万亿粒质子符全部改写法则为两汉边塞诏书赭色封缄格态。
蓝洞首都星“银心塔”内,警报声尖锐刺耳,负责监控信道的工程师卡伦额头冒汗,面前的全息屏上,代表运算稳定的蓝色光晕正被赭色快速吞噬。
“怎么回事?质子符的法则怎么会被改写?”卡伦对着通讯器嘶吼,手指疯狂敲击键盘,试图调出反制程序。
通讯器那头传来技术总监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我们拆解了赭色封缄的结构,发现里面有汉代‘封泥’的加密逻辑——他们用古代文书防伪技术,锁住了我们的量子信道!”
卡伦盯着屏幕上缓缓流转的赭色纹路,突然想起古籍里记载的“汉简封泥”,那种用黏土和印章封存文书的方式,此刻竟以量子形态,成了蓝洞无法突破的壁垒。
蓝洞使节团队位于银心的中枢运算舰阵突然震荡如同隋代洛口仓盈万窖崩塌。
舰阵的全息模型在银心塔中央摇晃,原本整齐排列的“能量粮窖”——也就是蓝洞的运算节点,此刻正一个个崩塌,虚拟的粮食颗粒化作数据流,消散在空气中。
“洛口仓是隋代的‘天下粮仓’,我们用它的崩塌模型模拟舰阵失效,就是要让蓝洞明白:他们引以为傲的运算核心,在我们面前就像没设防的粮仓。”陈默在浑天阁解释,屏幕上同步播放着洛口仓遗址的考古资料。
林墨补充道:“舰阵震荡频率与洛口仓窖体坍塌频率完全一致,蓝洞的应急系统根本无法识别这种‘历史模拟攻击’,只能眼睁睁看着运算能力下降。”
银心塔内,卡伦看着舰阵模型的崩塌速度越来越快,突然感到一阵无力——他从未想过,敌人会用地球古代粮仓的结构,来攻击星际时代的运算舰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风101的使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东风101的使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