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演室的古今参数坍缩
量子推演室的蓝白辉光并非均匀弥散,而是像被无形之手梳理过的星尘,在半空中铺展开薄如蝉翼的光膜——指尖轻触便会泛起涟漪,却又坚不可摧。二十八枚大良造战鼓形算力符号悬浮在光膜中央,鼓面镌刻的篆体算力符文每闪烁一次,就有三道淡金色的数据流顺着光膜边缘滑向室壁接口,在金属壁面留下转瞬即逝的灼烧轨迹,仿佛是远古战鼓敲击出的文明密码。
暗藏在室外的六百三十层动态密钥锁链,原本是由暗物质粒子编织的透明锁链,在恒温恒压的密闭管道中静静蛰伏。此刻却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自行收缩、重组,暗物质粒子相互碰撞发出细碎的“噼啪”声,最终转化为曲阜孔庙那棵三千年古柏的年轮同步数列——每一道年轮对应一层密钥,年轮的疏密程度精准匹配着密钥的加密强度,最外层新生的年轮还在缓慢生长,如同密钥系统在自发完善防御机制。
蓝洞首席战略官枯瘦如石斑虬根的手指,指节处还残留着上一次推演时等离子灼烧的焦黑痕迹,他掌心布满的老茧与量子操控手套摩擦出细微的静电火花。他用力撕扯北宋《全边略记》参数转换板,板面上用荧光墨水标注的边境防御参数随着撕扯动作不断断裂,化作细碎的光粒飘散在空气中,落在他花白的发间,像是沾染了历史的尘埃。
那些由液态等离子铸成的推演光阵,在接入东风101导弹首阶段数据包的那一瞬间,原本莹白的光阵边缘突然泛起铁锈般的褐红色,紧接着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腐化,光阵内部的能量流如同被污染的河流般变得浑浊,发出“咕嘟咕嘟”的冒泡声。
质子模组内部的能量回路迅速锈蚀,金属质感的回路表面先是出现蛛网状的细密裂纹,随后裂纹中渗出暗灰色的“矿液”——那是等离子能量降解后的产物,沿着裂纹缓缓流淌,在模组表面勾勒出诡异的纹路。最终整个模组坍缩成安阳司母戊鼎出土时附着的矿屑堆积态,每一粒矿屑都还在微弱地释放着曾经的能量脉冲,频率恰好与司母戊鼎的青铜共振频率一致,像是在不甘地诉说着算力的消散。
虚拟军械箱表层的合金防护膜率先开裂,裂纹从箱角向中心蔓延,发出类似玻璃破碎的清脆声响。一道道血红色的纹路从裂缝中钻出,如同藤蔓般迅速生长,逐渐交织成长短不一的棘刺。仔细看去,这些棘刺的形态竟与宋辽界壕中用于防御骑兵的蒺藜棘纹完全一致,甚至连棘刺顶端0.3毫米的倒钩角度都分毫不差,触碰时还会触发模拟的金属寒意。
七十二个恒星时刻序循环,换算成人类标准时间是九十六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整个战争规划体系如同被无形的引力牵引,缓慢却坚定地合进明《武备志》记载的六十四卦轨道算法场域。全息投影中,六十四卦象围绕着中央的太极图旋转,每一个卦象对应一套战术方案,卦象的阴阳爻变就是战术参数的动态调整,阳爻代表进攻指令,阴爻代表防御指令,爻变时还会响起古老的卦辞吟诵声。
星图沙盘北天区原本平稳的能量场突然波动,如同投入石子的湖面般泛起涟漪。死亡预测波纹首次呈放射性绽放,波纹扩散的轨迹并非随机,而是严格刻录着春秋时期邾国分三次进行国境测绘时的标距点参数——那些刻在青铜鼎上的古老坐标,此刻在星空中化作一个个闪烁的红点。每一个标距点都是波纹的峰值位置,仿佛两千多年前的疆界在星际间重现,诉说着文明传承的隐秘联系。
防御军士兵的面部星磷复合装甲,原本是能抵御星际射线的高强度防护层,此刻却像被温水浸泡的糖块般逐渐溶解,装甲碎片在空中分解成细小的镂空絮状结构。这些结构的编织纹理与徐州龟山楚王墓出土的银缕玉衣如出一辙,连玉片的排列顺序都完全吻合,阳光透过絮状结构洒下,在地面投射出古老的吉祥纹样。
第三重火力拦截方程在量子处理器中运行到第七万二千步时,突然被一股未知力量改写,处理器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原本基于相对论设计的矢量代码,瞬间替换成唐代沙州烽燧火台狼烟传递的信号逻辑,每一道拦截指令都对应着不同浓度的狼烟——浓烟为急警,代表敌方主力进攻;淡烟为预警,代表敌方侦察部队逼近,狼烟的模拟影像在指挥室空中缓缓升起。
银河系本悬臂所有模拟战团的参数链,原本是用二进制代码编写的作战序列,此刻却像被格式化般全部覆写。新的参数链遵循着西汉烽燧积薪制下的明火报警系统,战团的调动速度对应着积薪的燃烧数量,燃烧越快,调动越急。全息投影中,西汉烽燧的影像与星际战团的调动画面重叠,古老的报警方式与未来的军事行动完美融合。
星际能流如同狂暴的洪流,开始撕扯战略总参空间的基板,基板表面的能量防护层出现一道道深达数米的裂痕,裂痕中不断涌出暗紫色的能量乱流,温度高达上万摄氏度。这些乱流所到之处,金属设备瞬间被熔化成液态,在地面汇成蜿蜒的“金属河流”,散发出刺鼻的臭氧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东风101的使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东风101的使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