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组关于《管子?地员》测壤逻辑改造的电磁生态保护条款数据传入时,卡伦的身体微微一怔。他的意识中首先浮现出的,是地球古代土壤检测工具 “土圭” 的三维模型:模型中的土圭由青铜制成,圭身刻有精密的刻度,底座上还刻着《管子》中的原文 “上土弃块,下土弃甗,中土弃壤”。紧接着,蓝洞的电磁探测仪模型也出现在意识中,探测仪的探头呈螺旋状,能够深入土壤 10 米深处,实时采集电磁信号。两个模型随后开始模拟工作:土圭测量出土壤的湿度和酸碱度,电磁探测仪则检测出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活性,两者的数据通过一道蓝色的光束融合,最终生成一份完整的土壤生态评估报告。
卡伦对这份数据的接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数据中涉及到 “土圭与电磁探测仪数据同步误差允许范围” 时,他虹膜中的生物芯片突然出现了短暂的卡顿 —— 蓝洞文明的测量体系与地球有着本质区别,他们习惯用 “星距单位” 来衡量误差,而地球则使用 “毫米” 和 “百分比”。就在这时,律吕力场突然调整了频率,“徵” 音的占比大幅提升,一段用蓝洞母星语言标注的换算公式直接传入卡伦的意识:“1 星距单位 = 0.32 毫米 = 0.001% 误差率”。这个及时的补充,让卡伦眼中的疑惑瞬间消散,数据接收再次恢复了顺畅。他忍不住抬头看向周澜珊,眼神中多了几分认可 —— 地球文明不仅考虑到了条款的科学性,还兼顾了不同文明的认知差异。
4. 农作时序映射的水氧标准
《四民月令》农作时序映射的水氧比例标准数据,以动态星历表的形式呈现在卡伦的意识中时,他首先注意到的是星历表边缘的装饰纹样 —— 那是由地球古代农耕工具与蓝洞星际农具组合而成的图案:左侧是一把青铜犁,犁铧上刻着 “深耕易耨” 的字样;右侧是一台蓝洞的星际播种机,机身布满了细小的喷孔,能够适应不同星球的重力环境。这些装饰纹样并非可有可无,当卡伦的意识触碰青铜犁时,星历表会自动切换到地球农时界面;触碰星际播种机时,则会切换到蓝洞的 “三星会” 周期界面,这种交互设计让他能够轻松对比两种文明的农业时序。
星历表的核心区域,是地球二十四节气与蓝洞 “三星会” 周期的对应关系图。当 “立春” 与 “三星初会” 重合时,星历表上会弹出一个醒目的绿色标记,旁边标注着 “此时行星大气水氧比例最佳范围为 22%-22.5%,适合播种耐寒作物”;当 “夏至” 与 “三星中会” 对应时,标记则变为红色,提示 “水氧比例需降至 20%-20.5%,避免作物因氧气过量而倒伏”;而当 “冬至” 与 “三星终会” 重合时,标记又会变成蓝色,注明 “水氧比例应维持在 21%-21.5%,保证作物休眠期的呼吸需求”。卡伦仔细研究着这些数据,发现地球的二十四节气与蓝洞的 “三星会” 周期在时间跨度上惊人地相似 —— 地球的一个节气约 15 天,蓝洞的一个 “星会阶段” 约 16 天,这种巧合让他不禁感叹宇宙文明的奇妙关联。
为了验证这些水氧比例标准的科学性,卡伦的意识主动触发了星历表的模拟功能。他选择了 “清明” 与 “三星初会第三阶段” 对应的时段,星历表随即生成了一个虚拟的行星环境:行星表面覆盖着大片农田,农田里种植着地球的小麦和蓝洞的 “星穗草”。当大气水氧比例设定为 21.8% 时,小麦的叶片呈现出健康的深绿色,星穗草的穗部也饱满有光泽;而当他将水氧比例调整到 23% 时,小麦的叶片开始发黄,星穗草的穗部则出现了干瘪的迹象。这个直观的模拟结果,让卡伦彻底信服了这份水氧比例标准的合理性 —— 它不仅基于两种文明的农业经验,还经过了科学的模拟验证,完全具备在实际中应用的价值。
5. 活字印法的网格拼合模型
每条法律条陈被拆分成的八千组王祯《活字印法》网格拼合模型,悬浮在真舱的中央区域,这些由光粒构成的 “活字” 如同漫天繁星般闪烁着。米凡仔细观察着这些 “活字”,发现每个光粒都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 代表 “核心条款” 的光粒是方形的,表面刻着加粗的关键词;代表 “补充条款” 的光粒是圆形的,表面的文字则相对纤细;而代表 “解释说明” 的光粒则是三角形的,还会不断散发着微弱的光晕。这些不同形状的光粒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格,网格的每个节点都对应着契约中的一个条款编号。
当卡伦的意识聚焦到 “资源共享” 条款的网格区域时,八千组 “活字” 开始以极快的速度拼合。方形的 “核心条款” 光粒首先组成了 “双方共同开发小行星带,开采权按 5:5 分配” 的核心内容;随后,圆形的 “补充条款” 光粒围绕着核心内容展开,拼出了 “开采设备由双方共同研发,地球负责动力系统,蓝洞负责探测系统”“开采出的矿石需在双方共同建立的精炼厂进行加工,精炼产物按开采比例分配” 等补充说明;最后,三角形的 “解释说明” 光粒则在周围形成了一圈注释,详细解释了 “小行星带的具体范围”“开采权分配的计算方式”“精炼厂的建设标准” 等内容。整个拼合过程如同一场精密的舞蹈,光粒之间的碰撞还会产生轻微的 “叮当” 声,这种声音与律吕力场中的 “徵” 音形成了奇妙的共鸣,让整个过程既充满科技感,又不失文化韵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风101的使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东风101的使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