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月抬手示意,演武场地面突然开始震动。无数条细小的缝隙从她脚下向四周蔓延,缝隙中涌出淡蓝色的能量流,这些能量流带着类似温泉水的温热感,在超导合金板上流动时,留下一道道短暂的水痕状光芒。“这些能量流的流动轨迹,严格遵循《墨经?仰仪》中的象限十二分割法,” 她蹲下身,指尖触碰其中一道能量流,能量流在她的指尖绕了一圈,然后继续向前流动,“《墨经》中对天体运行的观测方法,在这里被转化为能量分配的算法 —— 每一个象限的能量流强度,都根据模拟战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护盾的每个部位都能获得最精准的能量供给。” 随着她的话音,那些能量流在半空中逐渐汇聚,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十二面体 —— 十二面体的每个面都像一块透明的蓝宝石,清晰地显示着蓝磁场效护盾的各项防御参数,包括能量强度、响应速度、抗干扰能力等。
4. 莲花漏式重力幕:经纬交织的星轨锁定
穹顶处突然传来一阵类似水滴落入铜壶的声音 —— 这是北宋莲花漏式重力抑制幕启动的信号。紧接着,五道不同颜色的经纬线从穹顶缓缓降下,分别是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白、绿、蓝、红、黄五种颜色。这些经纬线的材质是一种特殊的碳纳米管,能根据重力场的变化调整自身的密度,它们在半空中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网眼的大小恰好与星际坐标的精度相匹配。
与此同时,波斯黄道十二宫图的全息投影在经纬网的中央显现,每个宫位都由一组闪烁的星点组成,宫位之间用银色的光线连接。当五行经纬线与黄道十二宫图完全重合时,一个巨大的交验圈形成了,它精准地锁定了蓝洞使团脚下的北斗七星纹观测榻。观测榻是用仿唐代紫檀木制成的,表面镶嵌着七颗大小不一的蓝宝石,分别代表北斗七星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
“交验圈的核心技术,是将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与波斯的黄道十二宫天文体系结合,” 负责操控重力幕的工程师陈宇,通过通讯器向观礼者介绍,“五行经纬线负责捕捉重力场的变化,黄道十二宫图则提供精准的星际坐标参照,两者结合,能实现对目标的毫秒级锁定。” 他的话音刚落,观测榻表面的蓝宝石突然开始亮起 —— 天枢星对应的蓝宝石最先亮起来,光芒从淡蓝逐渐变为深蓝,当亮度达到峰值时,交验圈发出一阵悦耳的和弦,这是锁定成功的信号。随后,天璇、天玑等其他六颗星的蓝宝石也依次亮起,每颗星的亮度变化,都对应着交验圈对该星坐标的校准过程。
5. 李淳风定位仪:错金银戈的千年呼应
赵卫国站在观测榻旁,他穿着一身深色的战术服,腰间悬着一件战国错金银勾连云纹戈佩件 —— 这件佩件的戈身是用钛合金打造的,表面的勾连云纹则采用错金银工艺,在灯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戈佩件的内部,内置了微型的能量感应芯片,能与周围的能量场产生共鸣。他的手中,握着一个巴掌大小的李淳风悬式定位仪 —— 定位仪的主体是一个透明的水晶球,球内悬浮着三根细长的金属针,分别对应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注:此处为艺术化处理,实际方位为四个,金属针设计为三根,是为了与三维空间坐标匹配),水晶球的表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刻度,代表着不同的星际距离。
当观测榻上的天枢星蓝宝石达到最亮时,赵卫国轻轻转动手中的定位仪。水晶球内的金属针开始快速旋转,最终,中间的那根金属针精准地指向了天枢星蓝宝石的方向。与此同时,他腰间的错金银戈佩件突然亮起一道金光,戈身上的勾连云纹开始流动,仿佛活了过来。“定位仪采用的是唐代李淳风的浑天仪原理,” 赵卫国的声音沉稳有力,通过通讯器传遍整个演武场,“它能通过捕捉天体的引力波,确定目标的精准坐标;而这件错金银戈佩件,内置了与交验圈匹配的能量芯片,当定位仪锁定目标时,戈佩件会自动与交验圈形成能量共鸣,确保坐标的稳定性。”
他抬手将定位仪举过头顶,水晶球内的金属针与观测榻上的蓝宝石之间,突然出现一道细细的光线。这道光线像一根无形的线,将定位仪与蓝宝石连接起来。“现在,我们来验证坐标的精准度,” 赵卫国说,他轻轻按下定位仪上的一个按钮,水晶球内的刻度开始快速变化,“根据定位仪显示,天枢星对应的星际坐标是(X:37.89,Y:112.56,Z:28.45),误差不超过 0.01 光年。” 话音刚落,交验圈发出一阵急促的蜂鸣声,随后,全息墙上显示出该坐标的实际星图 —— 星图中,一颗明亮的恒星恰好位于这个坐标点上,与定位仪的显示完全一致。而他腰间的错金银戈佩件,此时光芒更盛,戈身上的勾连云纹与交验圈的经纬线完美重合,仿佛是跨越千年的两种文明智慧,在此刻达成了完美的共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风101的使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东风101的使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