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厅内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仪器的嗡鸣声在空气中回荡。林曼云看着屏幕上不断闪烁的数据,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大胆的猜想:上古先民留下的卦象、古曲、壁画,或许不是单纯的文化遗产,而是他们接收到蓝洞文明信息后,用当时的认知体系写下的 “说明书”。而那些晶胞携带的热力学参量,就是打开这本 “说明书” 的钥匙。她深吸一口气,按下了通讯器的全员通话键:“各位,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解开这把钥匙的密码,找到地球文明与蓝洞文明之间,那跨越亿万年的联系。”
蓝瞳科技的主叙议官此刻正站在观测厅的高台上,他身着银灰色的制服,制服上绣着蓝洞星系的星图徽章。听到林曼云的话,他缓缓举起手中那台类素面铜匜结构的能流体场控装置,装置表面的纹路随着他的动作亮起淡绿色的光芒,像是流淌的星河。六千万光年外传来的残响数据流被装置捕捉后,在空中形成一团浑浊的光雾,光雾中不断有细小的光点闪烁,如同宇宙中的尘埃。随着主叙议官调整装置的旋钮,光雾中开始浮现出明矾沉淀般的清晰结构:那是由八十二座环形太空站构成的等效威慑场阵列。
每一座太空站的外形都与中国古代的司母戊鼎有着微妙的相似,鼎身的纹路清晰可见,甚至能看到模拟饕餮纹的能量回路在表面流动。而太空站之间连接的能量束,其角度与密度分布,竟完全参照了八卦爻线的排列规律 —— 乾卦的 “三阳爻” 对应着三条能量主束,坤卦的 “三阴爻” 则对应着三条辅助能量束,其余六十卦的爻变规律,分别控制着能量束的强度与频率。中科院磁流体专家组的成员们屏住呼吸,看着那些类似八卦爻线分布的防辐反质子墙,正朝着天文学算符逆流层缓慢延展,防御结构中蠕动的超重力暗纹,更是按照东周时期分土胙流体系的分割法则,进行着精准的几何拆变重组。
“太不可思议了。” 专家组的李教授喃喃自语,他推了推眼镜,调出八卦爻线图与能量束分布图进行对比,“你看,坎卦的‘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对应的能量束,正好在防御层形成了一个凹陷,而离卦的‘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对应的能量束,则在凹陷处形成了一道保护屏障。这完全就是将八卦的吉凶祸福,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防御体系。” 主叙议官转过身,目光扫过观测厅内的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蓝洞文明的威慑体系,不仅复刻了地球的文化符号,更将这些符号转化成了科学规律。这说明,在宇宙的某个维度里,文化与科学,或许本就是同一种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
林曼云走到高台下,抬头看着那团悬浮在空中的光雾。光雾中的威慑场阵列还在不断运转,能量束的光芒忽明忽暗,像是在呼吸。她伸出手,指尖似乎能感受到能量波动带来的微弱震颤。“主叙议官,您之前说过,蓝洞文明在六千万年前就已经消失了,对吗?” 她问道。主叙议官点点头:“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残响数据,蓝洞文明在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星际战争后,便从宇宙中隐匿了踪迹,只留下这些威慑场阵列,像是在警示后来的文明。”
“那他们为什么要选择用地球文明的符号来构建威慑体系呢?” 林曼云追问,“是因为他们预测到了地球文明的发展,还是说,地球文明本身,就与蓝洞文明有着某种渊源?” 这个问题让观测厅内再次陷入沉默,所有人都在思考着其中的可能性。舒美丽走到林曼云身边,轻声说道:“曼云姐,或许我们可以从晶胞的热力学数据入手。既然这些数据与上古卦象对应,那说不定,卦象中还藏着关于蓝洞文明的更多信息。” 林曼云眼前一亮,立刻转身走向操作台:“对,我们现在就开始破译卦象与晶胞数据的关联,说不定,答案就在里面。”
3、卦象与晶胞的深层关联破译
操作台上的全息投影亮起,林曼云将六十四卦的卦象图谱与晶胞的热力学参数图谱进行叠加。当两副图谱完全重合的瞬间,屏幕上爆发出一阵刺眼的白光,紧接着,原本杂乱无章的数据流开始自动排序,形成了一段完整的信息链。舒美丽凑到屏幕前,仔细观察着那些跳动的符号:“这些符号看起来像是某种文字,但又和我们已知的任何一种古文字都不同。” 林曼云点点头,调出语言数据库,将符号与甲骨文、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等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重合度均低于 10%。
“这可能是蓝洞文明的文字,而卦象,就是破译这种文字的密钥。” 林曼云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们之前发现晶胞的热力学参量对应着卦象的爻变,那说不定,每一个卦象,都对应着一个蓝洞文明的文字符号。” 她拿起一支电子笔,在虚拟屏上画出乾卦的卦象,然后将对应的热力学数据输入破译系统。系统立刻开始运转,屏幕上的符号逐渐变形,最终形成了一个类似 “天” 字的图案,但笔画之间多了一些类似能量流动的纹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风101的使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东风101的使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