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争论余音犹在,但帝国的战争机器一旦启动,便展现出惊人的效率。在董允、蒋琬等人的全力协调下,粮草、军械、民夫开始有条不紊地向汉中集结。而与此同时,在成都西北郊,一个被重兵把守、戒备远超“天工坊”的河谷——被称为“雷谷”的地方,正进行着一场旨在提升季汉远程打击能力的秘密试验。
此地由龙渊军最忠诚的部队里三层外三层围住,明哨暗卡不计其数。山谷深处,时常传来机括绷紧的闷响和重物破风的呼啸。这一次,刘禅(李世民)带来的是融合了唐代军工理念、季汉现有技术以及他对历史兵器理解后,提出的系统性升级方案。
这一日,山谷内的气氛格外凝重。刘禅再次轻车简从,秘密抵达。陪同的除了张苞和必要的护卫,只有姜维、王平,以及接替墨冶的年轻匠作大监黄承。黄承是墨冶最得意的弟子,精于计算和机械结构,对诸葛亮留下的连弩、元戎弩等图纸有着极深的研究。
试验场上,不见粗犷的金属炮管,取而代之的是三台结构迥异、却都散发着冷冽杀伐之气的重型弩炮。它们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在汉晋时期已有的“床弩”、“发石车”基础上,进行了标准化、模块化、效能最大化的深度改造。刘禅将其统称为“霹雳雷车”,取其发射时声若雷霆、摧城拔寨之意。
第一台,是在原有“元戎弩”(诸葛连弩)基础上放大的连环霹雳弩。它拥有并排的十二根特制弩臂,通过一套复杂的水力驱动齿轮组进行联动上弦,省去了大量人力,实现了半自动化的连续射击。一次可装填十二支如短矛般的巨箭(称为“雷箭”),通过摇动机关,能以极高的频率依次发射,形成恐怖的箭幕覆盖。
第二台,是改进型的绞盘雷霆炮(类似床弩的超级放大版)。它采用了四组复合弩臂,以多组滑轮组和重型绞盘上弦,需要二十名壮士同时发力才能拉开。其所发射的,是堪称恐怖的破甲重箭,箭镞以百炼钢打造,专为远距离狙杀敌军将领、摧毁指挥车、或击穿城墙垛口、盾阵而设计。
第三台,则是在传统扭力投石机(炮车)基础上优化的配重乾坤炮。刘禅引入了来自唐代配重式投石机的原理,减少了所需操作人数,提高了射速和射击精度。其抛射的不再是普通石块,而是经过打磨的标准圆形石弹,以及…内部掏空、填入火油、硝石、硫磺等混合燃烧物,外部留有引信孔的“赤焰雷球”——这才是“赤焰雷”技术的真正战场应用形态,用于远程纵火和制造混乱。
“陛下,三架‘雷车’均已调试完毕,请陛下示下!”黄承的声音带着紧张与自豪。这些巨兽般的杀人机械,凝聚了他和无数工匠的心血,每一处结构都经过反复计算和测试。
刘禅的目光扫过这三件战争艺术品,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属于帝王的、对强大武力的欣赏。这才是符合这个时代逻辑的、可以批量制造和使用的“技术奇观”。他来自大唐,深知标准化,大规模、高效率的军工生产,远比一两个天才发明更重要。
“开始吧。”刘禅下令,语气中带着期待。
试验首先从连环霹雳弩开始。士兵们启动水力齿轮,弩臂被依次拉满,发出令人牙酸的绷紧声。装填手将十二支“雷箭”放入箭槽。
“目标!前方三百步箭靶群!速射!”黄承挥动令旗。
操作手猛地扳动击发机关!
崩!崩!崩!崩!
一连串急促而巨大的弩弦轰鸣声炸响!声音密集得几乎连成一片,确实带起了阵阵雷音!十二支巨箭如同被激怒的马蜂群,呼啸着扑向目标区域!
咄咄咄咄!
远处,用来模拟敌军阵型的木质箭靶被接二连三地撕裂、洞穿!甚至有箭矢穿透靶子后,余势不减,深深楔入后面的土坡!
“好!”姜维忍不住喝彩,“此等箭雨,若用于阻击敌军冲锋,或覆盖其弓弩阵地,何人能挡?”
刘禅满意地点点头:“射速尚可,覆盖面佳。然,箭矢消耗巨大,须得配套量产。水力驱动是否可靠,仍需长期验证。”
“臣明白!”黄承牢记在心。
接下来是绞盘雷霆炮。二十名壮士喊着号子,奋力转动绞盘,粗大的弩弦被一点点拉开,弩臂弯曲成一个充满力量感的恐怖弧度。一名士兵将一支几乎有常人手臂粗、闪着寒光的破甲重箭放入箭道。
“目标!四百五十步外包铁木盾!”黄承的声音因激动而尖锐。
砰!!!!!!
一声远比连环弩沉重、更具穿透力的巨响爆发!那支破甲重箭化作一道模糊的黑影,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离弦而去!空气被撕裂,发出刺耳的尖啸!
轰咔!
远处一声巨响!那面厚度惊人、包裹着铁皮的木盾,如同被天神的拳头击中,瞬间炸裂开来!碎片四散飞溅!重箭余威不止,深深没入其后作为背景的山体,只留下一个深不见底的孔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