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官城的血腥气息尚未完全散去,但那场未遂的刺杀,并未如敌人所愿那般阻滞季汉滚滚向前的车轮。相反,它像一剂猛药,彻底激怒了刘禅(李世民),也惊醒了许多尚存犹疑的朝臣。龙渊军的进驻、对工匠们的严密保护、以及由董允亲自督办的内部清查,让锦官城乃至整个成都的氛围都变得肃杀了几分。
然而,就在这片肃杀之中,另一件关乎国本的大事,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并吸引了举国上下的目光——季汉首届“武科”大比,即将在成都北郊新辟的“演武大营”拉开帷幕。
这是刘禅“天策”新政中,与“军工革新”、“经济变法”并重的第三大支柱——人才选拔机制改革。旨在打破门第之见,从军队乃至民间挖掘勇力、韬略兼备的寒门英才,为季汉的军事机器注入新鲜血液,并逐步扭转军队内部隐隐形成的派系藩篱和阶层固化。
清晨,演武大营辕门之外,已是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军、各郡推荐的青年才俊,以及少数闻讯自发前来、经过初步筛选的民间壮士,共计二百余人,正排成长列,接受严格的核验后依次入场。他们之中,有身经百战、一脸悍勇的低级军官,有目光沉静、饱读兵书的军吏后代,也有孔武有力、渴望建功立业的平民子弟。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兴奋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竞争火药味。每个人都清楚,这不仅是一场比试,更是一场可能决定一生命运的机遇。高台之上,皇帝将亲临观赛!
辕门一侧的望楼里,刘禅并未急于现身,而是与蒋琬、费祎、姜维、王平等人,凭窗俯瞰着下方攒动的人头。
“陛下此举,实开千古之先河。”蒋琬抚须感叹,语气中带着赞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只是,如此大规模公开选拔武备人才,若处置不当,恐引军中旧将不安。”
“公琰所虑,朕岂能不知?”刘禅目光锐利地扫过人群,“然,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法。曹魏占中原沃土,人才辈出;东吴据江东之险,豪族林立。我季汉偏居一隅,若再固步自封,拘泥于门资序迁,何以争雄天下?朕要的,是能打仗、能打胜仗的虎狼!至于这虎狼是出自将门还是寒舍,朕不在乎!”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再者,元老诸将,皆国之干城,然…云长、翼德、子龙诸叔父,皆已故去。兴弟…更是天不假年。”提到关兴,刘禅眼中掠过一丝深切的痛楚,但旋即被坚毅取代,“这季汉的江山,总要有一代新人来接续!这北伐中原、还于旧都的大业,非一两代人所能竟其功!朕,必须为未来布局!”
姜维闻言,眼中精光闪动,躬身道:“陛下深谋远虑,末将拜服!军中确有不少勇猛之士,因出身所限,沉沦下僚。若能借此武科脱颖而出,必能极大提振军中士气!”
王平也点头附和,他出身行伍,最知底层军士之艰辛与渴望:“陛下圣明。只是…这考核标准,需得公允,既要考校武艺,亦需勘察兵略,方不致选出的尽是匹夫之勇。”
“子均所言极是。”刘禅颔首,“朕已与伯约、以及几位老将军商议定下章程:分弓马、力量、兵略、沙盘推演四科。前三甲者,不仅赐金帛官职,更可入‘天策府近卫营’(新设,实为军官教导队)受训,由伯约亲自点拨,日后放出去,至少也是军司马、都尉之职!”
此言一出,连蒋琬和费祎都微微动容。陛下这是要亲手打造一支完全忠于皇权、且具备新式军事思想的青年军官团!其心志之远,手腕之强,令人心悸,更令人心折。
辰时正刻,号炮三响。
刘禅在百官簇拥下,登上了中央演武高台。他今日未着龙袍,而是一身玄色骑射服,外罩一件暗龙纹的软甲,更显英武逼人,与台下那些跃跃欲试的武人竟有几分气质相投。
“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从台下数千将士和围观人群中爆发出来,声震四野。
“平身!”刘禅抬手,声音通过特制的铁皮喇叭,清晰地传遍全场,“今日,不论出身,只较艺能!弓马娴熟、韬略出众者,便是朕需要的人才,便是季汉未来的栋梁!朕,在此看着!开始吧!”
没有冗长的训话,简洁有力的开场,瞬间点燃了所有应试者的热血!
考核随即开始。
首先进行的是弓马骑射。箭垛林立,跑道扬起尘土。骑士们策马奔腾,开弓放箭,箭矢破空之声不绝于耳。喝彩声、惋惜声此起彼伏。其中,一名来自荆州兵团的年轻校尉张翼,骑术精湛,连发五箭皆中红心,引得满场叫好。
接着是力量考核,举石锁、开硬弓。一名身材魁梧、如同铁塔般的汉子傅佥,竟将重达三百斤的石锁舞动如飞,力冠全场,令人咋舌。
刘禅在高台上看得仔细,对姜维低声道:“此二人,皆良将之材。张翼沉稳,傅佥勇猛,可堪大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