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未明言“北伐”、“陇右”,但意思昭然若揭。殿中不少益州出身的官员纷纷点头附和。
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平静:“议郎所言,老成谋国。休养生息,固本培元,确为要务。”他肯定了休养的重要性,但话锋随即一转,“然,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强邻之欲壑,非我示弱可填。郭淮在雍凉,秣马厉兵,其志岂在守成?我若一味龟缩,待其羽翼丰满,铁蹄南下,恐悔之晚矣。故,于休养之中,亦需未雨绸缪,探敌虚实,交好邻援(指羌胡),以备不虞。”
诸葛亮的话滴水不漏,既安抚了休养派,又为未来的军事行动埋下了伏笔。他所谓的“探敌虚实”、“交好邻援”,指向的,正是陇右!
益州议郎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却被一个清朗而带着一丝异域口音的声音打断。
“臣姜维,有本启奏!”
众人目光齐刷刷转向殿末。只见一位身姿挺拔、面容刚毅、约莫二十出头的年轻将领出列。他身着蜀汉制式的青色官袍,但眉宇间那股锐气与沉稳并存的气质,在满朝文官中显得格外醒目。正是去年归降的魏国天水郡参军——姜维,姜伯约!
“姜参军有何高见?”刘禅的声音从御座上传来,听不出情绪。
姜维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一卷明显是多次翻阅、边缘磨损的羊皮图卷,双手高举:
“臣姜维,籍贯天水冀县,自幼长于陇右,深知其山川地理、羌胡部落分布、魏军布防虚实!此乃臣历时数月,呕心沥血所绘之《陇西羌道图》!”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压抑的激动,“图中详注祁山至狄道间七条隐秘山道、三条可涉渡之河谷、羌人主要部落聚居地及可争取之酋长、魏军哨卡位置及换防规律!更有…西海畔,羌王迷当部落所在,其地盛产河曲良马!”
“陇西羌道图?!”殿中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就连诸葛亮,握着羽扇的手指也微微一顿,目光如电般射向那卷羊皮地图!
陇右的地理情报,一直是蜀汉最大的短板!诸葛亮数次筹划北伐,都因对陇右道路、魏军布防、特别是羌胡态度不明而顾虑重重。姜维这份图,简直是雪中送炭!不,是黑暗中骤然亮起的火炬!
“姜维!”益州议郎立刻抓住把柄,厉声质问,“你乃魏国降将!归顺不过一载!焉知此图非魏人反间之计?诱我精兵入险地,一举歼灭?此等险棋,岂可轻信!更遑论深入羌地,结交羌王?羌胡反复无常,若与魏人勾结,使者必死无葬身之地!”
他的质疑,代表了殿中绝大多数官员,尤其是益州派的心声。看向姜维的目光充满了警惕与不信任。
姜维面不改色,朗声道:“议郎之疑,人之常情!然维之心,天地可鉴!昔日魏主不明,奸佞当道,使维明珠蒙尘!幸得陛下与丞相不弃,收留于危难,委以参军之职,待之以诚!维每思及此,常恨不能肝脑涂地以报!此图,乃维以项上人头担保之真心!图中所示秘道,维少时曾随商队行走,魏军布防,乃维在天水任职时亲见亲记!至于羌王迷当…”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其与郭淮素有旧怨,其部落亦常遭魏军劫掠,对魏心怀怨怼,此乃可乘之机!维愿立军令状,若此图有半分虚假,或通羌之事不成,甘受军法,万死不辞!”
一番话掷地有声,带着降将特有的、急于证明自己的悲壮与决绝。殿中一时沉默。质疑声虽未消,却也难以再直接反驳。
诸葛亮沉吟不语,目光在姜维脸上和那卷羊皮地图间逡巡。他在权衡。姜维的才华他欣赏,其心迹通过这段时间观察,也认为可信。但此图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派谁去验证?派谁去执行这凶险万分的“通羌”任务?目标仅仅是探路绘图,还是…获取战马?后者风险将呈几何级数增加!以蜀汉目前的国力,任何大规模的军事冒险,都是他极力避免的。
“姜参军忠勇可嘉,此图亦弥足珍贵。”诸葛亮终于开口,声音沉稳,“然,深入敌境,联络羌胡,非等闲之事。需从长计议,遴选忠贞机敏、熟悉陇右风土之干才,徐徐图之,万不可操切,以免打草惊蛇,反陷被动。”
诸葛亮的态度很明确:图收下,计划认可,但暂缓执行,等待更稳妥的时机和更成熟的条件。这符合他一贯谨慎务实的作风。
姜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依旧躬身:“维谨遵丞相教诲!”
朝议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中结束。姜维的图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了波澜,却又被诸葛亮的“从长计议”暂时压了下去。
是夜,皇宫深处,一间守卫森严、隔绝内外的小殿。
没有朝堂的庄严肃穆,只有一盏孤灯,映照着御案后刘禅深沉的脸,以及肃立在阶下的三个身影——关兴、张苞、王平。他们皆身着便服,但腰间佩剑,气息凝练,正是龙渊卫的核心骨干。
刘禅面前,摊开的正是姜维献上的那卷《陇西羌道图》。他看得极其仔细,手指沿着一条条用朱砂标注的隐秘路线移动,时而对照着案上另一幅更大、更抽象,却标注着许多奇怪符号的绢布——那是李世民记忆中,唐代陇右道的部分地理信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