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县,岷江之畔。
距离那场震撼朝野的“鞭刑立信”已过去月余。凛冬的严寒笼罩着巴蜀大地,然而都江堰的工地上,却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近乎狂热的暖流。数万民夫不再是先前被恐惧驱赶的奴隶,而是如同守护自己家园般奋力劳作。号子声依旧雄浑,却少了凄厉,多了昂扬;锤凿之声依旧密集,却少了慌乱,多了精准的节奏。一种名为“希望”的力量,在寒风中悄然滋长。
这股力量的核心,便是矗立在江边、日夜不息发出低沉轰鸣的庞然大物——龙骨水车。
在黄月英近乎不眠不休的亲自督造和调试下,这架融合了刘禅超越时代的理念与三国顶尖匠人智慧的巨物,终于展现出它改天换地的伟力。巨大的卧轮在岷江奔腾不息的水流冲击下,如同不知疲倦的巨龙,沉稳而有力地转动着。轮缘的木质“龙鳞”刮板,每一次探入江水,都带起大股激流。精密的齿轮组咬合传动,发出沉稳的“咔哒”声,将水流的动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提升的力量。岸边的立式水车如同昂起的龙首,层层水斗如同张开的龙吻,将卧轮汲取的江水再次提升,化作一道奔腾的银色瀑布,哗啦啦地倾泻入新开凿的、如同龙躯般蜿蜒伸展的引水渠中!
这景象,已成了都江堰工地最壮观的奇景,每日吸引无数民夫、工吏乃至闻讯从附近郡县赶来的百姓驻足围观。他们仰望着这架不需要人力、仅凭江水自身之力便能汲水灌田的“神物”,眼中充满了敬畏与狂喜。费祎更是如获至宝,指挥工匠日夜赶工,在黄月英设计的蓝图基础上,于关键河段又架设了数架稍小型的“龙骨水车”,配合人力清淤和加固堤坝,整个都江堰工程的效率,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飙升!原本预计需要苦熬寒冬才能勉强完成的宝瓶口拓宽和飞沙堰清淤,在龙骨水车不知疲倦的助力下,竟提前半月宣告完成!
建兴二年(公元224年)初春,一场料峭的春雨过后。
都江堰,鱼嘴分水堤。
历经数月艰苦卓绝的奋战,这座千古工程终于焕然一新。鱼嘴坚固如磐石,巧妙地分导着岷江的激流;飞沙堰淤塞尽除,泄洪排沙的功能恢复如初;宝瓶口经过拓宽,引水更为顺畅。新开凿的引水干渠如同血脉般延伸向广袤的成都平原。此刻,正是检验成果的关键时刻——开闸放水!
鱼嘴堤坝上,旌旗招展。以丞相诸葛亮为首,尚书令蒋琬、侍中费祎、龙渊将军王平等重臣肃立。无数民夫、工匠、附近闻讯赶来的百姓,密密麻麻地挤满了附近的江岸和山坡,屏息凝神,翘首以盼。
所有人的目光焦点,都汇聚在堤坝中央,那并肩而立的两人身上。
左边是身着深紫丞相袍服、手持羽扇、面色沉静的诸葛亮。右边,则是一身玄色常服、身姿挺拔、眉宇间已褪去大半稚气、更多了几分沉稳威仪的少年天子——刘禅。他背上的鞭痕早已结痂,但那道伤疤连同那日的决绝,已深深烙印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中。
“吉时已到!”司礼官高声唱喏。
所有人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刘禅与诸葛亮对视一眼,微微点头。诸葛亮羽扇轻挥。
“开——闸——!!!”
随着工部尚书杨洪激动得变调的嘶吼,早已准备好的数十名精壮力士,同时扳动沉重的机关!
“嘎吱…嘎吱…轰隆隆——!”
巨大的木闸在绞盘的牵引下缓缓升起!积蓄了许久、被鱼嘴驯服的岷江之水,如同挣脱了束缚的巨龙,带着积蓄已久的力量和震耳欲聋的咆哮,轰然冲入宝瓶口!激流奔腾,白浪滔天!水流沿着新修的、如同巨龙身躯般宽阔坚固的引水干渠,以无可阻挡之势,向着渴望已久的成都平原腹地奔涌而去!
“水来了!水来了!”
“龙王爷显灵了!”
“陛下万岁!丞相万岁!”
岸上瞬间爆发出山崩海啸般的欢呼!无数百姓激动得热泪盈眶,跪倒在地,朝着堤坝上的身影叩拜!经历过水患之苦的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这奔腾的江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旱涝保收,意味着活下去的希望!那几架矗立在江边、依旧在轰隆作响的“龙骨水车”,在奔腾的江水和震天的欢呼映衬下,更显得如同神迹!
刘禅站在奔腾的水流旁,感受着脚下堤坝传来的轻微震动,听着那震耳欲聋的水声与欢呼声交织成的宏大乐章,心中亦是激荡不已。这奔腾的水流,不仅是灌溉万顷良田的生命之源,更是他重塑蜀汉国运、凝聚民心的第一道坚实基石!李世民治世的“水能载舟”理念,在这一刻,以最直观的方式得到了印证。
“陛下,”诸葛亮的声音在身边响起,带着由衷的感慨,“此渠一成,成都平原旱涝无忧,天府粮仓,名副其实矣!陛下所授‘龙骨水车’之神技,功在千秋!”
刘禅收回目光,看向诸葛亮,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相父,此渠尚未有名。今日竣工,当刻碑永志,昭告天下,亦警示后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