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带来的《西蜀地形图》如同一把钥匙,彻底打开了刘备心中那扇名为“霸业”的闸门。密室会谈后的几日,整个公安城左将军府邸都笼罩在一种无声而高效的运转之中。调兵的符节、催粮的公文如同穿梭的织梭,将荆南三郡的力量悄然向公安、江陵方向集结。空气里弥漫着铁锈、新墨和冬日特有的清冷气息,混合成一种大战将临的独特味道。
张松并未久留。他深知自己身为益州别驾,长时间滞留荆州极易引起刘璋猜疑。在详细交代了联络方式、内应暗号以及益州内部几处关键人物(尤其是法正和孟达)的情况后,他便在糜竺、孙乾的周密安排下,带着刘备丰厚的回礼,悄然踏上了归蜀的航船。临行前,他特意请求再见一次“少主”刘禅。
刘备欣然应允。书房内,张松看着被刘备抱在怀中的小刘禅。孩子穿着暖和的裘袄,小脸粉嫩,眼神却不像寻常孩童那般懵懂,反而带着一种沉静的、仿佛能穿透人心的清亮。张松躬身行礼,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张松此去,必为明公与少主扫清前路。少主天纵之姿,指破天机,实乃益州万民之福!松,拜别少主!”
刘禅(李世民)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有些丑陋的文士。灵魂深处,他能感受到此人身上那股孤注一掷的狂热与对“明主”的极致渴望,如同即将燃尽的烛火在寻求最后的、最炽烈的爆发。他伸出小手,没有像对待其他人那样抓握或指点,而是轻轻地、带着一丝安抚意味,拍了拍张松低垂行礼的手臂。
这个动作极其简单,却让张松浑身一震!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巨大的使命感瞬间冲垮了他所有的疑虑和恐惧!他猛地抬起头,眼中竟有泪光闪烁,嘴唇翕动了几下,最终化作一声更低沉、更坚定的承诺:“松…万死不辞!” 随即,他不再多言,深深一揖,决然转身离去。那略显佝偻的背影,此刻却仿佛蕴藏着开山裂石的力量。
刘备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儿子的“神异”,已不仅仅是预警和指引,更似乎拥有一种能触动人心、甚至“点化”人心的魔力。他低头亲了亲儿子光洁的额头,低声道:“阿斗,你真是上天赐给为父最大的瑰宝。”
刘禅(李世民)将小脑袋靠在父亲宽厚的肩膀上,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期许,心中却无多少喜悦。玄武门的血色阴影与对蜀汉未来命运的沉重预知,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着他幼小的心脏。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张松走后,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诸葛亮坐镇中枢,统筹粮秣军械,调拨人员,与庞统反复推演入蜀行军路线及可能遭遇的各种变局。关羽已返回江陵,加固城防,操练水陆兵马,既要防备曹仁可能的反扑,更要像一颗钉子牢牢楔在江东咽喉,震慑孙权。张飞则如同出闸猛虎,每日在公安城外校场操演新募的士卒,吼声如雷,将“西取益州”的信念用最粗暴也最有效的方式灌输进每一个士兵的骨髓。赵云则愈发沉默,他形影不离地守护在刘禅身边,如同最忠诚的影子,敏锐地捕捉着少主任何一丝细微的情绪变化,并用坚实的臂膀为他隔绝外界过分的喧嚣和窥探。
刘备自己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他既要亲自检阅军队、鼓舞士气,又要接见荆襄各地投奔而来的士人、处理堆积如山的政务,更要与诸葛亮、庞统进行无数次的密谈,敲定每一个细节。他眉宇间的疲惫日益深重,但那双眼睛却越来越亮,燃烧着名为“希望”与“野心”的熊熊火焰。
时间在紧张的筹备中滑入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的深冬。荆南的冬天虽不如北方酷寒,却也朔风凛冽,万物凋零。这日午后,难得的冬日暖阳穿透厚重的云层,洒在公安城头。府邸后园中,刘禅(李世民)正被赵云带着,在铺着薄霜的草地上蹒跚学步——或者说,是赵云小心翼翼地护着他,看他用那双小短腿努力地探索这个对他而言依然过于庞大的世界。
“云叔…走!” 刘禅口齿清晰地发出指令,小手努力向前指着。他拒绝被一直抱着,渴望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这片土地。
“好,少主慢些。” 赵云亦步亦趋,半弯着腰,手臂虚拢在刘禅身侧,随时准备扶住可能跌倒的小小身影。他的眼神专注而温柔,仿佛守护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忽然,正试图迈过一小截枯枝的刘禅猛地停住了脚步!他小小的身体瞬间绷紧,如同受惊的小兽!灵魂深处,那枚沉寂数日的青铜碎片骤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灼热!那热量并非来自外界阳光,而是源于一种冰冷的、充满不祥的悸动!仿佛有无数根无形的冰针同时刺入他的魂魄!
“唔!” 刘禅发出一声压抑的痛哼,小手不自觉地捂住了胸口,小脸瞬间煞白!
“少主?!” 赵云大惊,立刻蹲下身,一把将刘禅抱进怀里,急声问道:“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他能清晰感觉到怀中孩子身体的僵硬和微微的颤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