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夜宴的余波,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涟漪在太守府内外悄然扩散。刘备怀中幼子对张允那近乎本能的、剧烈的排斥与恐惧,像一根无形的刺,扎进了某些人的心里。张允退下时眼中深藏的阴鸷并未逃过诸葛亮敏锐的观察,也加深了刘备心底那丝自汉津口便存在的疑虑。这疑虑并非针对爱子本身,而是指向了江夏这看似安稳的避风港下,汹涌的暗流——蔡瑁虽死,其党羽犹存,且似乎对少主阿斗抱有莫名的敌意。
接下来的几日,刘备集团在江夏暂时安顿下来。残兵得到休整补给,将领们忙着收拢失散的士卒,诸葛亮则如同高速运转的机杼,一刻不停地梳理着残局,分析着天下大势,并与刘琦及其心腹商议着下一步的出路。所有人都清楚,寄居江夏绝非长久之计。曹操虽在赤壁受挫(消息已传来),但实力犹存,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刘备集团需要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根基之地,一块足以支撑其复兴汉室梦想的跳板。
而这块跳板,诸葛亮的目光早已越过长江,投向了江东。
“联吴抗曹,借力破局,唯有此途可解当下之困,并为将来争得一席之地。” 诸葛亮的声音在刘备临时的书房内响起,沉稳而坚定。案几上摊开的简陋地图,荆州与江东被一道醒目的朱砂线连接。他羽扇轻点建业(秣陵)的位置,“孙权坐拥六郡,兵精粮足,然其心志未定,麾下主战主和者皆有。需有人亲往江东,陈明利害,说服孙权与我结盟,共拒曹操。此去,非亮不可。”
刘备看着地图,眉头紧锁。江东之行,无异于龙潭虎穴。孙权非庸主,其麾下谋臣如张昭、顾雍等皆非易与之辈,更有周瑜这等雄才大略、心思深沉的统帅。诸葛亮此去,既要面对江东群臣的刁难质疑,又要应对孙权本人的猜忌权衡,稍有不慎,便是身死名裂,甚至可能加速江东与曹操的联合。
“军师……” 刘备的声音带着浓浓的忧虑,“江东群英荟萃,张昭、周瑜皆智谋深远,此去凶险万分。备实不忍军师孤身犯险。” 他下意识地紧了紧怀中安静沉睡的婴儿(李世民),仿佛这小小的生命能给他带来一丝慰藉和力量。
诸葛亮淡然一笑,羽扇轻摇,那份从容气度仿佛即将去赴一场寻常的宴会:“主公勿忧。亮心中已有定计。江东虽险,然其亦有软肋。曹操势大,已吞并荆州大部,兵锋直指江东,此为孙权心头大患,亦是吾等可资利用的契机。亮此去,当以三寸不烂之舌,析大势,陈利害,激其志,使其知与我联盟乃唯一生路!”
他的目光落在刘备怀中的襁褓上,眼神深处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探究。江夏夜宴上阿斗对张允的剧烈反应,始终萦绕在他心头。那绝非寻常婴孩的哭闹,更像是一种……预警?一种源自某种未知直觉的、对危险的排斥。这让他对这个死里逃生的少主,又多了一层难以言喻的关注。
“只是,” 诸葛亮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亮此去江东,少则旬日,多则月余。主公在江夏,当谨言慎行,深居简出,尤其需留意少主安危。江夏非铁板一块,蔡瑁余孽似未死心。” 他没有明说张允,但意思已不言而喻。
刘备神色一凛,重重点头:“军师放心!备定当小心谨慎,护佑阿斗周全。子龙!” 他看向侍立一旁的赵云,“自今日起,你寸步不离守护少主,无论何时何地,绝不可让少主离开你的视线范围!”
“末将领命!” 赵云抱拳沉声应诺,声音斩钉截铁。他上前一步,从刘备怀中小心翼翼地接过依旧沉睡的婴儿(李世民),动作轻柔却带着磐石般的坚定。长坂坡那双“帝王之眸”和江夏夜宴的惊啼,早已让他将守护这个特殊少主的责任,刻入了骨髓。
诸葛亮看着赵云接过襁褓,眼中露出一丝赞许和安心。有这位忠勇无双的常山赵子龙在,少主的安全暂时无虞。
决定已下,诸葛亮立刻着手准备。他需要一份足以打动孙权的“厚礼”——一份关于曹操虚实、联盟前景以及未来利益分配的详尽说辞。书房内的灯火常常彻夜不熄,诸葛亮或伏案疾书,或踱步沉思,羽扇成了他思考时不可或缺的伴侣,仿佛那微微摇动的扇叶,能梳理开纷繁复杂的局势。
出发的日子定在两日后。这一日清晨,江夏码头上气氛肃然。一艘轻快的江东快船已停泊在侧,鲁肃作为东吴使者,已在船上等候多时。刘备携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核心人物前来送行。
晨风带着江水的湿气,吹拂着众人的衣袂。刘备拉着诸葛亮的手,千言万语哽在喉头,最终只化作一句沉甸甸的嘱托:“军师……万事小心!备在江夏,静候佳音!”
诸葛亮深深一揖:“主公珍重,亮必不辱使命!” 他起身,目光扫过众人,在抱着阿斗(李世民)的赵云身上略作停留,最后落在鲁肃身上,拱手道:“子敬兄,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