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细雨接连下了两日,将陈县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泥沼。污水横流,道路愈发难行,市集也显得更加冷清萧条,人们的脸上除了麻木,更多了几分被湿冷浸透的晦暗与焦躁。
默夫四人穿着湿漉漉的皮甲,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中巡视。皮甲下的衣物早已湿透,黏腻地贴在身上,冰冷刺骨。瘦猴不住地打着哆嗦,低声抱怨着这鬼天气和倒霉的差事。狗子则缩着脖子,眼睛依旧习惯性地四下梭巡,只是少了几分之前的精明,多了些被雨水浇熄的颓唐。大牛沉默地跟着,像一头被淋湿的忠实牯牛。
唯有默夫,似乎并未被这恶劣的天气影响太多。他的目光依旧锐利,观察着雨幕中发生的一切,脑子里反复回想着与柏啬夫那场短暂却深刻的“雨中对谈”。
“无法阻止所有恶,不代表什么都不能做。”
“需要方法。”
“记录…”
“为了这城里城外,还需要靠这点交易换一口吃食的…人。”
这些话像种子一样,在他心中悄然发芽。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巡街、忍受压迫的士卒,他开始用一种新的视角审视这个泥潭。
机会很快来了。
在一次巡逻中,他们遇到了一起纠纷。几个来自不同派系(从号衣的细微差别可以看出)的士兵,同时盯上了一车刚刚运进城的、还算干燥的柴火。车主是个老实巴交的老农,吓得话都说不利索。两伙士兵互不相让,争吵迅速升级,眼看就要拔刀相向。周围的小贩纷纷躲避,生怕被殃及。
若是以前,默夫可能会冷眼旁观,或者干脆绕道走。但这次,他想起柏啬夫“阻止小的冲突演变成大的火并”的话。
他没有立刻上前呵斥——他知道那没用——而是快速对狗子低声吩咐了几句。狗子先是惊讶,随即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点点头,迅速钻入人群消失不见。
然后,默夫才带着大牛走上前,没有试图分开争吵的士兵,而是径直走到那吓得瑟瑟发抖的老农面前,大声问道:“老丈,你这车柴火,可是要送往何处?可有凭据?”
他的声音洪亮,暂时压过了争吵声。两伙士兵都愣了一下,疑惑地看向这个突然插话、穿着秦甲的家伙。
老农结结巴巴地回答:“是…是送往…送往……”他报出了一个地名,正是柏啬夫办公廨署所在的区域。
就在这时,狗子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身后跟着柏啬夫的一名年轻助手。那助手显然得了吩咐,立刻板着脸,拿出记录竹简,对着那两伙士兵喝道:“此车柴火乃官署征用之物!尔等在此争执,延误公务,该当何罪?!”
“官署征用?”一个士兵怀疑地打量着助手,“可有凭信?”
助手不慌不忙地展开一卷盖着模糊印信的竹简:“印信在此!还需查验吗?若耽误了事,上面怪罪下来,你们谁担待得起?”
“官署”的名头,加上那卷看似正式的文书,让两伙士兵的气焰顿时矮了半截。他们互相瞪了一眼,骂了几句晦气,最终还是悻悻地散开了。为了一车柴火,得罪“上面”显然不划算。
老农逃过一劫,千恩万谢。助手则对默夫微微点了点头,没有多话,带着老农和柴火迅速离开。
整个过程,默夫没有动用武力,甚至没有过多争吵,只是借用了柏啬夫那一点微末的“官方”权威和一份似是而非的文书,就化解了一场可能流血的冲突。
狗子看着散去的人群,咂咂嘴,低声道:“默夫哥,你这招…高啊!”他看向默夫的眼神里,多了一丝真正的佩服。
大牛也挠挠头,憨厚地笑了:“还是默夫哥有办法。”
瘦猴则一脸懵懂,还没完全明白发生了什么。
默夫脸上没有得意,心中却微微松了口气。这只是第一次尝试,借用了柏啬夫的虎皮,但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他证明了,在这片混乱中,除了硬碰硬的匹夫之勇和彻底的屈服,或许还存在第三条路——一种更狡猾、更务实的方式。
类似的事情后来又发生了两起。一起是几个地痞试图向一个新来的卖草鞋的寡妇收取“保护费”,被默夫用“此地乃刘将军麾下巡区,尔等是想与军中争利?”的名头吓退。另一起则是两拨小贩因摊位界限争吵,默夫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依据最直观的“先来后到”和现场痕迹做出了裁决,双方虽然不服,但见默夫态度强硬,又有大牛这样的壮汉在一旁威慑,也只能骂咧咧地接受。
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像投入死水中的几颗小石子,慢慢产生着涟漪。南市集的一些小贩,看默夫他们的眼神不再仅仅是恐惧和厌恶,偶尔会流露出一丝极其微弱的、类似“依赖”的情绪——虽然这依赖如此脆弱,建立在默夫能带来片刻安宁的基础上。
当然,麻烦也接踵而至。
首先感到不快的是王麻子。他隐约听到风声,说自己手下那个刺头默夫,似乎在南市集“混得风生水起”,甚至开始“断案”了。这让他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