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曦星域的星际智慧农业研究院内,“星河农脉”系统的升级界面闪烁着流光。经过数月攻坚,“跨星域农业AI大模型”成功融合“生态演化预测”“文明需求适配”“跨域技术迭代”三大核心模块,全息星图上的金色农脉不再局限于农业生产,而是延伸出蓝色的“生态脉络”、绿色的“产业脉络”、紫色的“文化脉络”,交织成覆盖260个联盟星域的“星宇农脉万象网”。陈砚指尖轻抚星图,眼中满是期许:“这张网,将让农业成为连接生态、产业、文化的核心纽带,开启星宇共富的全新阶段。”
“陈总,星宇农脉万象网的‘生态演化预测模块’传来预警!”技术总监老秦调出数据曲线,“暗星星域的立体农场因长期高密度种植,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衡,预计三个月内将出现‘灵能土衰’,作物产量可能下降40%!”
陈砚立刻切换到暗星星域的农业生态面板,结合万象网的多维数据快速分析:“灵能土衰的核心是微生物链断裂,单一施肥无法根治。通知洛城分中心,调配‘微生物修复菌剂’——这是青年创新联盟最新研发的复合菌剂,能快速重构土壤微生物群落;同时让舟山研学基地的‘生态农业专家团’即刻出发,指导暗星星域搭建‘立体农场轮作系统’。”
专家团抵达暗星星域后,借助星宇农脉的实时监测数据,为每一层立体农场制定了专属轮作方案:上层种植固氮能力强的雾灵大豆,中层种植需肥量低的耐阴蔬菜,下层培育土壤改良灵植。青年技术人员同步安装“微生物活性监测仪”,数据实时上传万象网,AI模型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调节菌剂喷洒量和灌溉频率。
一个月后,暗星星域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恢复至峰值,灵能土衰的预警解除。农场负责人林姐看着长势喜人的作物,感慨道:“星宇农脉不仅能预警风险,还能给出精准解决方案,以前我们靠经验种植,现在有了智慧大脑,再也不怕土壤出问题了!”陈砚补充道:“接下来,我们会在所有高密度种植区推广‘轮作+微生物修复’模式,让生态演化与农业生产同频共振。”
与此同时,洛城零碳加工分中心的“智慧柔性生产线”迎来了跨界合作新订单。星际生态建材联盟的代表带着样品前来:“我们发现大豆纤维与灵植树脂结合,能制成高强度、可降解的‘星农生态板’,既环保又耐用,希望能与你们合作,利用联盟的优质大豆原料,共建生产线。”
老周带着代表参观生产线,通过星宇农脉的“产业脉络”调取数据:“暗星星域的雾灵大豆纤维含量比普通大豆高15%,正好适配生态板生产;我们的柔性生产线可快速调整参数,新增生态板生产线仅需15天。另外,万象网显示,20个星域正在推进低碳建筑,生态板的市场需求缺口达500万平米。”
双方当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共建3条“星农生态板”生产线,年产能达200万平米。老周同步启动“农产品跨界研发计划”:“我们还会研发大豆基可降解管材、灵植纤维保温材料,让农业原料延伸到更多产业领域,通过星宇农脉的产业脉络,对接更多跨界需求。”
海洲绿色物流分中心的“星际智慧冷链网络”,借助星宇农脉的“跨域调度优化”模块,实现了“农脉+商脉”的深度融合。张社长看着冷链监控室的全息界面:“万象网已接入100个星域的商超、餐厅、空间站的实时需求数据,AI模型能精准匹配产地与销地,让农产品从采摘到上架的时间平均缩短2天。上个月,我们通过跨域调度,将荒芜星域的优质小麦直接供应给星际烘焙联盟,溢价达35%。”
更令人振奋的是,青年团队研发的“灵能驱动模块化冷链舱”正式投用。“这种冷链舱可根据货物量灵活组合,还能通过星宇农脉的‘能源优化模块’,自动切换灵能、太阳能、星际风能等动力来源,能耗再降25%。”张社长指着屏幕上的运输轨迹,“目前,模块化冷链舱已开通‘星农急送专线’,覆盖50个核心星域,生鲜农产品的损耗率降至5%以下。”
舟山星际农旅示范分中心的“智慧研学基地”,依托星宇农脉的“文化脉络”,打造出“星农文明体验馆”。小吴向陈砚汇报:“体验馆整合了260个星域的农业文化特色,游客可以通过VR体验砾石星域的立体种植、迷雾星域的雾中耕耘,还能参与‘星农非遗工坊’——学习用大豆纤维编织、用灵植染料染色,这些手工艺品通过星宇农脉的文化脉络销往各个星域,首月销售额突破800万灵能币。”
陈砚在体验馆内看到,来自火山星域的游客正在学习制作“大豆灵植画”,画作融入了火山星域的地热纹理与灵曦星域的农脉元素。“文化脉络不仅能带动增收,更能让不同星域的文明相互理解。”陈砚叮嘱道,“要联合星际文化联盟,将‘星农文化节’打造为年度盛会,让农业文化成为连接星宇文明的纽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