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曦星域的星际农业大数据中心内,全息星图上230个联盟星域的农业数据实时流转,一道淡蓝色的“智慧生态网络”覆盖整个星图,将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研学五大环节无缝衔接。陈砚指尖轻点,星图上弹出“跨星域农业智慧调度系统”的最新运行数据:“系统上线三个月,已实现联盟内农产品供需匹配效率提升40%,物流空驶率下降35%,农户平均增收18%。接下来,我们要让这张智慧网,成为覆盖全星河的农业‘神经网络’。”
“陈总,暗星星域传来好消息!”技术总监老秦调出立体农场的实时画面,“升级后的‘双循环灵能系统’结合青年团队研发的‘AI作物生长预测模型’,不仅彻底解决了灵能紊乱问题,还实现了产量精准预测,误差不超过5%。他们的立体农场已成为‘智慧农业示范标杆’,吸引了20个星域的考察团前来学习。”
陈砚点头,目光落在星图上的“迷雾星域”——这个新加入联盟的星域,因常年被灵能迷雾笼罩,光照不足,农业发展滞后。“迷雾星域的核心问题是‘光资源匮乏’,我们的‘灵能补光系统’正好能派上用场。”陈砚当即下令,“让海洲分中心调配3000套智能灵能补光灯,洛城分中心提供耐阴作物种子,我带队前往迷雾星域,帮他们搭建‘雾中智慧农场’。”
三日後,陈砚一行抵达迷雾星域。舷窗外,白茫茫的灵能迷雾如同厚重的纱幔,能见度不足十米。走进当地的传统农场,作物长得瘦弱枯黄,玉米秆纤细得仿佛一折就断,小麦穗粒干瘪。农场主老雾握着陈砚的手,满脸无奈:“我们祖祖辈辈都在和迷雾打交道,种出的粮食勉强够糊口,想卖出去都难。”
陈砚打开智能灵能补光灯的调试界面,指尖快速操作:“这套灯能模拟自然光光谱,还能根据作物生长阶段自动调节亮度和照射时长,配合‘土壤肥力传感器’,能实现光、水、肥精准匹配。”技术团队迅速安装设备,随着补光灯亮起,柔和的蓝光穿透迷雾,照亮了整片农田。
与此同时,青年创新联盟的技术人员正在调试“AI作物生长预测模型”,将迷雾星域的土壤数据、灵能浓度、迷雾流动规律输入系统,生成专属种植方案:“根据模型预测,种植耐阴大豆和黑麦,配合灵能补光,亩产可达灵曦星域的85%,三个月就能收获第一茬作物。”
老雾看着屏幕上的预测产量,眼中满是期待:“如果真能实现,我们迷雾星域就能摆脱‘缺粮’的帽子了!”陈砚拍了拍他的肩膀:“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帮你们建设‘雾中农旅融合基地’,利用独特的迷雾景观,发展农业研学和生态旅游,让农田变成‘聚宝盆’。”
在迷雾星域停留的一个月里,陈砚团队不仅完成了智慧农场的搭建,还培训了500名当地农民操作智能设备。青年创新联盟的“耐阴作物研发小组”则扎根田间,培育出适配迷雾环境的“雾灵大豆”,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豆高出10%,且耐阴、抗病害能力更强。
与此同时,洛城零碳加工分中心的“智慧加工车间”正式投产。车间内,无人搬运车在生产线间穿梭,智能分拣机器人精准筛选农产品,灵能加工设备根据实时检测的营养成分,自动调整加工参数。老周指着中控屏幕上的数据:“智慧车间实现了‘原料-加工-包装’全流程自动化,生产效率提升50%,能耗下降20%。我们最新研发的‘大豆蛋白智能定制系统’,能根据不同星域消费者的营养需求,定制不同配比的蛋白产品,已接到300万份订单。”
星际健康食品联盟的代表现场考察后,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智慧加工让产品品质更稳定、种类更丰富,我们计划将‘定制蛋白产品’纳入联盟旗下所有空间站的配餐体系,覆盖10亿星际居民。另外,能不能开发‘太空专属营养包’?针对长期太空旅行的人群,强化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
老周立刻安排研发团队跟进:“没问题!我们会结合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优化营养配方,下周就能出样品。智慧车间的柔性生产线,能快速适配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
海洲绿色物流分中心的“星际智慧冷链网络”再迎升级。张社长站在冷链监控室,看着屏幕上的“AI路径规划系统”:“这套系统能实时整合星际气象、航道拥堵情况、农产品保鲜周期等数据,规划最优运输路线。上个月,我们通过系统优化,为迷雾星域的首批耐阴大豆运输节省了3天时间,保鲜率提升至98%。”
更令人惊喜的是,青年团队研发的“智能保鲜模块”已投入使用。“这种模块能根据农产品的种类和成熟度,自动调节冷链箱内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让草莓、蓝莓等易腐水果的保鲜期延长一倍。”张社长介绍道,“目前,我们已在500艘冷链船上安装了该模块,联盟内生鲜农产品的损耗率下降了25%。”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