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的五域,年味尚未消散,苏城智慧农园的智能温室已率先苏醒。“抗暗蚀2号”大豆幼苗在灵能补光仪的暖光下舒展叶片,农技员小王正通过“星际农业协作平台”,将幼苗的生长数据同步给暗星星域的种植团队。屏幕那头,暗星的农业官员握着刚收到的种苗,眼中满是期待:“有了这批种苗和灵能肥,暗星今年就能实现大豆自给,再也不用依赖星际进口了!”
陈砚走进温室,指尖轻触幼苗根部的灵能营养凝胶——这是研发中心新调配的配方,融入了极光星域的星辰灵髓,能在暗蚀土壤中缓慢释放养分。“小王,玄黄星域的大豆加工基地投产准备怎么样了?他们的首批蛋白粉订单,要赶在3月份的星际食品展前交付。”
小王调出平台上的进度表:“卡隆部长刚发来消息,加工设备已经调试完毕,生产线员工也完成了培训,下周就能试生产。我们的技术团队明天就会出发,协助他们把控产品质量,确保蛋白粉的蛋白质含量达到45%的星际标准。”
离开苏城,陈砚驱车前往洛城的大豆纤维产业园。车间内,工人正忙着组装发往星际空间站的大豆纤维睡袋——这种睡袋采用超细纤维编织,折叠后仅巴掌大小,展开却能容纳一人,保暖性比传统睡袋提升30%。老周拿着一件睡袋样品,向陈砚展示:“空间站的第二批订单5万件已经完成80%,下周就能通过星际物流发运。另外,灵曦星域的潜水服样品也出来了,用的是40%水织丝混纺面料,防水性达到150米水深标准,莉娜已经确认订单,要2万件用于水下农场作业。”
陈砚接过潜水服,测试面料的弹性与防水性:“玄黄星域的矿工工装,要在潜水服的基础上增加灵矿耐磨涂层,下周出样品。对了,研发中心的‘抗暗蚀纤维’研发进度怎么样?暗星星域的医疗防护服订单,需要这种纤维来增强抗蚀性。”
“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了!”老周兴奋地说,“抗暗蚀纤维能阻挡98%的暗蚀能量,比普通纤维高20%,预计3月份就能量产。暗星星域的5万套防护服订单,4月份就能交付。”
从洛城出发,陈砚又马不停蹄赶往海洲的星际渔港。码头上,新到港的碧波联合捕捞船正卸载“星雾带”特产的“星光蟹”——这种螃蟹外壳泛着淡蓝色荧光,肉质鲜甜,是首次引入五域市场。张社长拿着一份检测报告,笑着说:“星光蟹的各项指标都符合星际有机标准,德国的采购商已经订了100吨,灵曦星域的高端餐厅也下了50吨订单,春节后就能上市。”
陈砚登上捕捞船,查看新升级的“灵能诱捕系统”——通过释放特定频率的灵能,能精准吸引目标海鲜,减少误捕。“这套系统比之前的效率提高25%,还能保护海洋生态,”他指着屏幕上的捕捞数据,“明年计划在所有联合捕捞船上推广,再新增5艘船,把捕捞范围扩大到星雾带深处,那里还有更多未开发的海鲜品种。”
张社长补充道:“我们还和研发中心合作,开发了‘海鲜灵能锁鲜技术’,能让星光蟹的保鲜期延长20天,即使运往遥远的风沙星域,也能保持新鲜口感。”
最后一站,陈砚来到舟山的“星际农旅示范基地”。此时的基地已热闹起来,灵曦星域的游客正体验“云絮花香囊DIY”,玄黄的孩子们在“迷你农场”里种植大豆,碧波的游客则在“水下农场体验馆”观察星光蟹的生长。小吴拿着新年的游客统计数据,向陈砚汇报:“春节假期,农旅基地接待游客8万人次,其中星际游客占比50%,比去年同期增长25%。新建成的‘星际农业博物馆’特别受欢迎,里面展示的跨域农业成果,让很多游客对‘四地农品’的协作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陈砚走进博物馆,看着展柜里的“洛苏1号”到“抗暗蚀2号”大豆种子标本,从最初的四地协作协议到如今的星际农业联盟证书,每一件展品都记录着“四地农品”的成长历程。“把博物馆的展品同步到线上平台,”他对小吴说,“让无法亲临的星际游客也能在线参观,进一步扩大‘四地农品’的品牌影响力。另外,春季的‘星际农业研学营’要增加‘星雾带生态考察’项目,让孩子们近距离了解海洋农业的魅力。”
2月底,“星际农业联盟春季工作会议”在灵曦星域召开。陈砚代表“四地农品”,向联盟成员展示了“星际农业资源网”的最新成果:“目前,资源网已覆盖联盟内60个星域,实现了种苗、肥料、技术、物流的实时调配。过去一个月,我们通过资源网,向暗星星域调配了100吨‘抗暗蚀2号’种苗,向风沙星域输送了50套灵能节水灌溉系统,帮助绿藤星域建立了首个‘云絮花-茶叶’套种基地。”
会议期间,“四地农品”与8个新星域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冰晶星域”合作开发耐低温大豆品种;与“火山星域”共建灵能防高温种植示范基地;与“草原星域”合作推广大豆与牧草的轮作模式。其中,与“太空农业局”的合作最为引人注目——双方将联合在星际空间站建立“太空农场”,用“抗暗蚀大豆”和“云絮花”开展微重力环境下的种植试验,为未来的深空探索提供食物保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