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苏城,年味顺着寒风漫过街巷,村头的红灯笼串起了冬日的暖意,四地联盟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里更是一片忙碌——工人们穿着蓝色工装,正将封装好的“四地农品”年货礼盒搬上物流车,礼盒上的金色LOGO在灯光下格外醒目,里面装着苏城的新米、洛城的大豆油、海洲的海鲜干货、舟山的番茄罐头,每一份都是四地丰收的味道。
“陈队!今天要发往全国的5000份年货礼盒都准备好了!”张大爷裹着厚棉袄,手里拿着发货清单快步走来,清单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各地的收货地址,从东北的哈尔滨到南方的广州,从西部的成都到东部的上海,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刚才上海的连锁超市又追加了1000份订单,说咱们的礼盒一上架就被抢空了,还得加急赶制!”
陈砚接过清单,指尖划过“北京某社区团购平台”的订单,笑着问道:“社区团购的反馈怎么样?之前听说咱们的‘家庭分享装’很受欢迎。”
“太受欢迎了!”负责线上销售的小林凑过来,打开手机里的销售数据页面,“‘家庭分享装’上线三天就卖了3000份,很多消费者在评论区说,礼盒里的海鲜干货和大豆糕特别适合过年招待客人,还问能不能定制‘低糖版’给家里的老人。我们已经调整了配方,新增的‘低糖礼盒’今天就能投产。”
说话间,产业园的直播大棚里传来热闹的声音——主播正拿着洛城的大豆糕,对着镜头展示:“家人们看过来!这款大豆糕是用今年新收的洛城大豆做的,没有添加蔗糖,入口是淡淡的豆香,老人小孩都能吃!现在下单年货礼盒,还送四地农耕故事手册,让大家知道每一份食材背后的故事!”
陈砚走进直播大棚,看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订单提示,主播与观众的互动声、键盘敲击的“嗒嗒”声、工作人员打包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冬日里的丰收乐章。“今天安排了几场直播?”陈砚轻声问旁边的运营人员。
“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一共6场,每场都有不同的主题,”运营人员递过直播日程表,“上午是‘年货选品指南’,教大家怎么搭配食材;下午是‘四地美食厨房’,现场用礼盒里的食材做年夜饭;晚上还有‘农耕故事分享会’,邀请老农给大家讲种植的故事。现在每场直播的观看人数都超过10万,订单量还在不断增加!”
正说着,洛城的老周带着几位大豆加工厂的工人,推着刚熬好的大豆米酒走进来。米酒装在透明的玻璃瓶里,泛着淡黄色的光泽,散发着清甜的酒香。“陈队,这是刚出锅的大豆米酒,特意留了几瓶给直播做样品,”老周拧开一瓶,倒出一小杯递给陈砚,“尝尝?比去年的更醇厚,还加了舟山的蜂蜜,口感更柔和,特别适合过年全家一起喝。”
陈砚抿了一口,暖意在舌尖散开,带着豆香与蜜香的混合气息:“味道绝了!赶紧让主播给观众尝尝,肯定能带动更多订单。对了,韩国的海外订单准备得怎么样了?之前说要发一批‘国际版’年货礼盒。”
“都准备好了!”老郑拿着海外物流清单走来,“‘国际版’礼盒已经通过海关检验,明天就能装船发往韩国。礼盒上除了中文和韩文,还加了英文介绍,里面的食材都附了有机认证报告,韩国客商说要在当地的华人超市和高端商场同步上架,还计划搞一场‘中国年·四地味’的推广活动。”
午后,一辆印着“四地农品爱心公益”的货车缓缓驶出产业园,车上装着200份年货礼盒,要送往周边的留守儿童之家和敬老院。“这些礼盒是咱们四地伙伴一起捐赠的,”王哥站在车旁,整理着礼盒上的丝带,“里面除了食材,还放了孩子们喜欢的绘本和老人用的保暖手套,希望能让他们感受到过年的温暖。”
陈砚看着货车远去的背影,心里满是暖意:“年货不仅是丰收的象征,更是温暖的传递。以后咱们要把‘公益行动’常态化,每年过年都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年货,让四地的爱心随着农产品一起传递到更多地方。”
傍晚时分,产业园的食堂里飘出了饭菜的香味——工作人员们围坐在餐桌旁,吃着用“四地农品”做的晚餐:苏城新米煮的米饭、洛城大豆油炒的青菜、海洲海鲜炖的豆腐、舟山番茄做的蛋汤,简单的饭菜却满是家的味道。
“明年咱们的年货礼盒还得增加新品种,”老周一边吃饭,一边说道,“比如把海洲的海带和洛城的大豆结合,做‘海带大豆酱’;把舟山的番茄和苏城的糯米结合,做‘番茄糯米糕’,让大家每年都能尝到新味道。”
“这个主意好!”陈砚放下筷子,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个想法,“明年咱们还要搞‘年货创意征集活动’,让消费者投票选自己喜欢的食材组合,再根据投票结果开发新产品,真正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