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掠过苏城的那天,老稻田彻底变了模样。曾经的翠绿被沉甸甸的金黄取代,稻穗压弯了秸秆,风一吹,整片田地就翻涌着金色的浪,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稻香。陈砚站在田埂上,手里攥着战术终端,屏幕上的生态数据格外亮眼:“稻穗饱满度92%,千粒重28g,预计亩产比灾前提高15%,明天就能收割!”
“终于要收稻子咯!”张大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扛着一把新磨的镰刀,刀身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我跟队里的年轻人说了,明天天不亮就下地,争取一天把稻子都收完,趁着好天气晒谷!”老人说着,弯腰掐下一粒稻穗,放在手心揉搓,吹走稻壳,把饱满的米粒塞进嘴里嚼了嚼,脸上立刻绽开笑容,“甜!比我种过的任何一季稻子都甜!”
不远处的打谷场早已准备妥当。队员们和居民们一起,把木质的打谷机擦拭干净,还搭起了晒谷用的竹架。阿玲也来了,她戴着一副帆布手套,正帮着整理收割要用的绳索。如今她的钛合金假肢已经完全适配,不仅能灵活地走路,干起活来也不比别人慢。“队长,我跟张大爷学了捆稻子的法子,明天就能帮上忙!”她举起手里的绳索,晃了晃,“对了,修配店昨天修好了邻市送来的两台收割机,今天已经调试好了,明天能派上用场。”
陈砚刚点头,通讯器就响了,是江城小队发来的视频。屏幕里,队员们正围着果树摘苹果,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堆在竹筐里像一座座小山。“我们的苹果丰收了!挑了最好的一筐,明天一早就给苏城送过去,让你们尝尝鲜!”通讯器里的声音满是雀跃,镜头扫过果树下的木牌,上面的“预计挂果50kg”被人用红笔改成了“实际挂果72kg”,“另外,梨也熟了,等你们收完稻子,我们就运一批梨苗过去,种在新住房区旁边!”
挂了通讯,陈砚注意到打谷场边围了不少孩子,其中就有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她手里拿着一个小竹篮,正蹲在地上捡散落的稻穗,认真的模样像个小大人。“小丫头,怎么不去玩?”陈砚走过去,笑着问。
小女孩抬起头,把捡来的稻穗放进竹篮里:“妈妈说,每一粒稻子都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她顿了顿,又指着远处的修配店,“阿玲姐姐说,等收完稻子,就用稻穗编个小篮子给我,还能装苹果呢!”
陈砚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修配店门口的樱花树虽然没开花,枝叶却更加繁茂,树下摆着几串风干的稻穗,是阿玲昨天特意挂上去的。他想起阿凯的图纸,想起老周的承诺,心里突然一阵温暖——原来“有家回,有饭吃”这简单的六个字,藏着这么多细碎而珍贵的幸福。
第二天凌晨,天还没亮,田埂上就亮起了手电筒的光。队员们和居民们分成两组,一组用收割机在田里收割,机器轰鸣着,金色的稻穗被卷入机器,很快就吐出整齐的稻秆;另一组则跟在后面,用镰刀收割收割机够不到的边角,再把稻穗捆成一束束,扛到打谷场。
张大爷虽然年纪大了,却依旧冲在前面。他握着镰刀,动作麻利地割着稻子,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却连擦都顾不上。“快!趁着太阳没出来,多割点!”他一边喊,一边把割好的稻穗递给身边的年轻人。
阿玲也没闲着,她背着一个小竹筐,跟在队伍后面捡散落的稻穗,假肢踩在田埂上,稳得像踩在平地上。“队长,你看我捡了这么多!”她举起竹筐,里面的稻穗已经堆得满满当当,“等会儿打谷的时候,这些也能打出不少米呢!”
太阳升起时,第一批收割的稻穗已经运到了打谷场。打谷机转动起来,发出“嗡嗡”的声响,金黄的稻谷从机器里漏出来,落在铺好的塑料布上,像一座小小的金山。孩子们围在旁边,兴奋地看着,时不时伸手去摸那些温热的稻谷,脸上满是好奇。
中午的时候,江城的车队到了。车厢里不仅装着红彤彤的苹果,还有几箱刚摘的梨。队员们把苹果分给大家,咬一口,脆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明年我们苏城的果树也能结果了!”小李拿着一个苹果,对身边的孩子说,“到时候我们就在果林里搭个小亭子,夏天乘凉,秋天摘果!”
傍晚时分,最后一束稻穗被运到了打谷场。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也把打谷场的稻谷染得更加金黄。陈砚站在高处,看着忙碌的人群——有人在翻晒稻谷,有人在整理稻秆,有人在分发苹果,孩子们则在稻堆旁追逐打闹,笑声传遍了整个老城区。
他掏出战术终端,写下新的记录:“第二十二个净化日,稻子熟了,苹果甜了,新住房区的第一栋楼也封顶了。老周,阿凯,你们看,苏城的秋天,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好。”
终端屏幕的光映在脸上,风里传来稻谷的清香和孩子们的笑声。陈砚知道,这只是苏城新生的一个开始。接下来,他们会把稻谷磨成米,会在新住房区种上果树,会有更多的人搬来这里,会有更多的希望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而那些逝去的人,也会像这金色的稻浪一样,永远留在苏城的记忆里,见证每一个崭新的明天。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