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雨是悄无声息来的。细密的雨丝斜斜地织着,落在苏城老城区的瓦砾堆上,也落在刚播下稻种的田垄里,溅起一圈圈极轻的泥点。陈砚推开临时帐篷的门,战术终端屏幕自动亮起,生态监测模块显示:“降雨量5mm,土壤含水量升至最佳阈值,稻种萌发速率预计提升15%。”
他撑着伞往稻田走,远远就看见张大爷的身影。老人没打伞,戴着顶旧草帽,正弯腰蹲在田埂边,手指轻轻扒开表层泥土,盯着土里冒出的一点嫩白芽尖笑:“这雨下得好啊!当年我种稻子,就盼着这样的‘醒苗雨’,一沾着雨,芽子能往土里扎得更稳!”
陈砚走近时,张大爷刚好直起身,指着田里的一处记号:“你看,这是前天撒的种,今天就冒头了!比我年轻时种的普通稻种快多了,舟山基地的种子就是不一样。”雨珠顺着草帽檐往下滴,打湿了他的衣襟,可他毫不在意,眼里只盯着那片泛着浅绿的田地。
不远处的修配店工地上,阿玲正和几个队员一起搭玻璃柜。玻璃是从清理后的建材仓库里找到的,虽然边缘有些磨损,但擦干净后依旧透亮。“得赶在雨停前把柜子搭好,不然阿凯的工具该受潮了。”她手里的螺丝刀转得飞快,额前的碎发被雨水打湿,贴在脸颊上,却没停下手里的活。玻璃柜的第一层已经摆上了几把旧扳手,每把扳手旁都贴着小纸条,上面写着“修过李婶家自行车的飞轮”“帮老赵拧过水管接口”,字迹工整,带着淡淡的铅笔印记。
“阿玲,先歇会儿吧,雨还得下一阵。”陈砚递过一把伞,目光落在玻璃柜最上层的空位上——那里预留着放假肢的位置,“科研组刚才发消息,钛合金框架已经做好了,明天就能运到苏城,下周就能给你装假肢。”
阿玲的手顿了顿,抬头看向门外的樱花树苗。雨丝落在树苗的枝干上,嫩绿的新叶正顺着枝干慢慢舒展。“等装了假肢,我就能自己给樱花树浇水了。”她笑了笑,眼角弯起,“到时候还要在玻璃柜里加个小格子,放明年的樱花花瓣,跟阿凯的工具放在一起。”
正说着,通讯器突然响了,是林晚秋发来的紧急呼叫。陈砚接起,就听见她急促的声音:“队长!江城那边传来消息,他们发现的果林里,有两棵梨树突发病虫害,叶子开始发黄,科研组怀疑是灾后遗存的赤藻孢子影响!”
陈砚的心一沉,立刻点开林晚秋发来的病虫害照片。照片里,梨树叶上布满了褐色的斑点,部分叶片已经卷曲枯萎。“科研组有没有给出解决方案?”他追问,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伞柄。
“已经在调配针对性的除菌剂了,说是能抑制赤藻孢子的活性,但是需要有人去江城取药,再尽快送到果林。”林晚秋的声音顿了顿,“另外,舟山基地提醒我们,这场雨虽然对稻种好,但也可能让土壤里的残留孢子活跃起来,要我们加强稻田的监测。”
陈砚看了一眼田里的稻芽,又看了看阿玲手里的玻璃柜,深吸一口气:“我去江城取药,苏城的监测就交给你和小李。让队员们每两小时记录一次稻田的生态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立刻上报。”他转头对阿玲说,“修配店的活别急,等我回来帮你一起弄。”
阿玲放下手里的螺丝刀,从帆布包里掏出那半块樱花瓷砖,塞进陈砚手里:“带着这个,路上小心。”她的眼神很坚定,“你放心,苏城的稻田和樱花树,我们会看好的。”
陈砚握紧瓷砖,瓷砖的边缘被磨得光滑,带着一丝暖意。他转身往临时车库走,雨还在下,田埂上的稻芽在雨丝里轻轻摇晃,像在跟他告别。张大爷站在田边,朝他喊:“路上慢点!等你回来,咱们的稻子说不定就长到膝盖高了!”
驱车前往江城的路上,雨势渐渐变大。车窗外,曾经的废墟正在被一片片新绿覆盖,偶尔能看到重建中的村落,屋顶的炊烟在雨雾里袅袅升起。陈砚打开战术终端,翻看之前的记录——从第十三个净化日的菜苗发芽,到第十四个净化日的水流进稻田,再到今天的雨落新生,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却也充满了希望。
傍晚时分,陈砚终于抵达江城果林。科研组的人员已经在路边等候,手里拎着装满除菌剂的箱子。“赶紧给果树喷药,还能保住剩下的花苞。”科研人员把箱子递给他,指着果林里的几棵树,“那几棵受害轻的,喷了药就能恢复,要是晚了,今年的果子就没指望了。”
陈砚立刻和江城小队的队员一起,背着药箱往果林里走。雨还没停,药箱的肩带勒得肩膀生疼,可当他看到第一棵梨树在喷完药后,叶片不再继续卷曲时,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直到深夜,所有受病虫害的果树都喷完了药,他才靠在树旁歇了口气。
月光透过雨雾洒下来,落在果树上。陈砚掏出那半块樱花瓷砖,放在掌心。瓷砖上沾了雨水,釉色显得更加鲜亮。他想起阿玲说的明年春天的樱花,想起张大爷期待的稻子成熟,想起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捡花瓣的模样,突然觉得,所有的奔波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