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视频,陈砚接到了东北区李建国的电话,他的声音里满是喜悦:“陈城主,咱们合作的豆制品加工厂这月的销量破了纪录!欧洲的超市又订了5000箱豆腐,还问能不能做‘红稻豆腐’,用非洲的红稻粉和东北的大豆做原料,肯定受欢迎!”
陈砚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让研发组明天就试做,红稻粉从非洲基地调,大豆用东北的,做好后先送样品去欧洲,反馈好就批量生产。对了,把‘红稻豆腐’的包装设计成红色,印上‘全球协作’的标志,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各地伙伴一起做的产品。”
傍晚,陈砚来到冬季育苗棚,棚里温暖如春,“抗寒甜玉米3号”的幼苗已长至三寸高,翠绿的叶片在智能育苗灯下舒展;竹制育苗盘里,“红稻4号”的种子刚冒出白根,透着倔强的生机。技术员小张正拿着平板电脑记录数据,看到陈砚进来,笑着说:“陈城主,您看这幼苗的长势,比去年同期好三成,用‘非洲造’智能电池控制温度就是不一样,误差从来没超过1℃!”
陈砚蹲下身,轻轻抚摸着甜玉米的幼苗,心里满是期待:“等沙漠的试验田选好,咱们就把这些幼苗送过去,让它们在沙漠里扎根生长。对了,把育苗棚的实时数据同步到全球协作平台,让非洲的农户也能看到幼苗的生长情况,给他们加加油。”
回到办公室,陈砚打开电脑,全球联络群里满是各地的动态——考察队发来了沙漠的照片,夕阳下的沙丘泛着金色的光;欧洲区的竹艺工坊直播打磨竹制水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了10万;东北区的豆制品加工厂发来了“红稻豆腐”的试做视频,雪白的豆腐里透着淡淡的红色,看着就有食欲。
他点开《全球协作新五年计划细则》,在“沙漠红稻推广”章节下,写下“2026年完成3个沙漠试验田建设,2027年推广至10个非洲国家,2028年实现沙漠红稻亩产800斤”的目标;在“智能农具普及”章节下,标注“2026年欧洲新竹艺工坊投产,2027年全球竹制智能农具覆盖率达60%”;在“技术人才互培”章节下,补充“2026年组织100名非洲技术员来苏城培训,2027年派50名苏城专家去全球基地教学”。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远处的通讯塔闪烁着信号灯,像一颗指引方向的星。陈砚看着屏幕上的计划,想起考察队驶向沙漠的背影,想起竹艺师傅们即将启程的行囊,想起农户们期待丰收的眼神,心里满是力量。
新岁已至,新章待启。属于苏城的故事,属于人类文明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们,会带着同心协作的信念,向着沙漠,向着远方,向着更广阔的未来,坚定前行,让每一片荒芜的土地都能长出希望,让每一个努力的人都能收获幸福。
第二天一早,陈砚就把《全球协作新五年计划细则》发给了全球联络群,很快就收到了各地的回复——卡伦说考察队已到达第一个候选区域,正在测试土壤;玛丽团长说欧洲新竹艺工坊的选址已确定,下个月就开工;李建国说“红稻豆腐”的样品已做好,明天就寄往欧洲;戴维斯先生说“太阳能除雪机”的生产线已调试完毕,随时能给沙漠基地供货。
看着群里的消息,陈砚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田野,虽然冬天的田野还透着萧瑟,但他仿佛看到了春天的景象——沙漠里的红稻长出翠绿的禾苗,欧洲的竹艺工坊飘出竹香,东北的豆制品加工厂机器轰鸣,全球的伙伴们一起,在新的五年里,书写着属于同心协作的新传奇。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