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的十月,寒霜染黄了田野,文明博物馆前的向日葵已褪去盛夏的明黄,沉甸甸的花盘垂向地面,像缀满了金色的星辰。陈砚站在合作社的晒谷场上,脚下是刚收割的“广寒1号”稻谷,谷粒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农户们正拿着木耙翻晒谷物,木耙划过谷堆的“沙沙”声,混着远处玉米地的收割声,织成了秋日里最动听的丰收乐章。
“陈城主!东北区的李建国大哥到了,还拉了满满一车套种的大豆,说要给‘协作丰收周’添份礼!”林晚秋快步走来,手里挥着一张签到表,指尖划过“美洲区汤姆、欧洲区玛丽、非洲区卡伦”的名字,“您看,各地的伙伴都到齐了,汤姆还带了美洲区的玉米酒,玛丽团长把德国面包坊的‘丰收主题面包’也带来了,卡伦更是直接拉了一卡车新磨的非洲大米!”
陈砚顺着林晚秋指的方向看去,晒谷场东侧已摆开了长桌,东北区的大豆装在粗布麻袋里,袋口露出圆润的豆粒;美洲区的玉米酒装在透明玻璃瓶中,泛着琥珀色的光;德国的面包上印着全球作物图案,金黄诱人;非洲区的大米装在真空袋里,米袋上“协作共赢”的字样格外醒目。“快把这些特产分好类,一会儿让大家都尝尝各地的丰收味道。”他转头对工作人员说,又补充道,“把咱们新榨的葵花籽油也拿出来,这是用院子里的向日葵籽榨的,让大家也尝尝苏城的味道。”
正说着,李建国扛着一袋大豆大步走来,脸上沾着些许谷糠:“陈城主,你看这大豆!套种在小麦地里,不仅没影响小麦产量,大豆还收了这么多,明年我要把套种面积扩大一倍!”他抓起一把大豆递过来,豆粒饱满,捏在手里沉甸甸的。
陈砚接过大豆,放在掌心掂了掂:“好东西!正好食堂缺大豆,今晚就做黄豆炖排骨,让大家都尝尝东北区的新豆。”
汤姆这时也走了过来,手里提着一个陶坛,坛口飘出淡淡的酒香:“陈城主,这是美洲区的玉米酒,用今年新收的玉米酿的,度数不高,却带着玉米的甜香,一会儿咱们喝几杯!”他打开坛盖,一股醇厚的酒香立刻散开,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
“好!今晚咱们不醉不归!”陈砚笑着拍了拍汤姆的肩膀,又看向刚走来的玛丽团长,她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正是之前林爷爷和法国大师合作的“春之盒”。
“陈城主,这是给‘协作丰收周’准备的纪念盒,里面装着各地的作物种子——苏城的小麦、非洲的水稻、美洲的玉米、欧洲的葡萄,每一粒种子都代表着一份协作的情谊。”玛丽打开木盒,五颜六色的种子躺在丝绒衬布上,格外珍贵。
陈砚拿起一粒非洲水稻种子,指尖触到光滑的种皮,仿佛能感受到稻田的暖意:“这礼物太有意义了!一会儿把纪念盒放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让大家都看看咱们全球协作的成果。”
卡伦最后赶到,他身后跟着阿米娜,小姑娘怀里抱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手工缝制的向日葵挂件。“陈城主,这是阿米娜给念念和小宇的礼物,每一个挂件上都绣了‘丰收’两个字。”卡伦笑着说,又递来一份稻米加工厂的报表,“您看,这是咱们加工厂的季度报表,大米出口量比上个月翻了一番,欧洲区的餐厅还想跟咱们签长期合同!”
陈砚接过报表,看着上面节节攀升的数据,心里满是欣慰:“太好了!下个月咱们再派技术员去非洲区,帮你们优化加工流程,争取让大米的品质再上一个台阶。”
阿米娜这时怯生生地走上前,把布包递给陈砚:“陈叔叔,这是我给念念和小宇的挂件,我还画了非洲稻田的画,想送给他们。”她打开布包,里面的向日葵挂件针脚虽不精致,却透着满满的心意,画纸上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随风摆动,旁边还画着几个小人在收割。
“太好看了!”陈砚接过挂件和画,“我这就把它们送给念念和小宇,他们肯定特别开心。”
上午十点,“协作丰收周”开幕式正式开始。文明博物馆前的广场上,各地的丰收特产摆成了一个巨大的“协”字,无人机在空中盘旋,洒下五颜六色的彩带,引得人群中阵阵欢呼。陈砚站在台上,看着台下熟悉的面孔,心里满是激动:
“今天,我们聚在苏城,庆祝丰收,更庆祝全球伙伴的同心协作。从春天的一粒种子,到夏天的田间互助,再到秋天的万担粮食,每一份收获,都离不开大家的汗水;每一份喜悦,都藏着跨越山海的情谊。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携手,让更多土地丰收,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让人类文明的火种,在协作中越烧越旺!”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李建国带头喊了一声:“协作共赢!明年再丰收!”大家跟着附和,掌声和欢呼声交织在一起,震得广场上的向日葵花盘轻轻晃动。
开幕式结束后,各地的伙伴们分散开来,有的去参观丰收特产展,有的去试验田交流种植技术,还有的去木工坊学习木作手艺。陈砚带着卡伦和汤姆来到试验田,田里的玉米和大豆已收割完毕,只剩下整齐的麦茬,远处的稻田里,收割机还在忙碌,金黄的稻穗被打成一捆捆,堆在田埂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