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的三月,东风再次拂绿了田野,文明博物馆前的向日葵幼苗刚冒尖,木工坊的院子里已堆起了成捆的桃木与松木——林爷爷带着年轻匠人们正赶制赴欧参展的木作,刻刀划过木料的“沙沙”声,混着远处育苗棚的洒水声,织成了春日里最鲜活的乐章。陈砚站在木工坊门口,手里捧着玛丽团长刚寄来的“全球木作交易会”参展手册,指尖划过“苏城主展位”的字样,心里满是期待。
“陈城主,您看这‘山海协作梳’成了!”一个年轻匠人大步走来,手里捧着一把刚打磨好的木梳,梳背上苏城的稻田与德国的雪山交错缠绕,边缘还刻着细小的稻穗纹路,“林爷爷说,要让欧洲的观众一眼看出全球协作的心意。”
陈砚接过木梳,指尖触到光滑的木纹,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做得好!再在梳齿间刻上‘春’字,春天的‘春’,既应景又吉利。”他转头看向角落里的林爷爷,老人正专注地雕琢着一个木盒,盒面上美洲区的玉米与非洲区的水稻相拥而生,“爷爷,咱们的展品够不够?要不要再补几件小摆件?”
林爷爷放下刻刀,揉了揉手腕:“够了,除了木梳和木盒,还做了二十把‘作物纹木勺’,每把勺子上刻一种全球特色作物。刚才汤姆还发消息说,美洲区的农户特意寄了玉米芯过来,让我掺在木料里,说这样能带着玉米的香气。”
正说着,林晚秋拿着手机快步走进来:“陈城主,戴维斯先生的视频电话,说有急事找您。”
陈砚接通视频,屏幕里的戴维斯站在美洲区的农业实验室里,身后的架子上摆满了电池样品:“陈!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御寒电池’升级版研发成功了,低温续航比之前长四小时,还能兼容育苗棚的温控系统!我已经装了十块在货车上,跟你们的木作展品一起发往欧洲,正好在交易会上展示,让更多地区知道这技术!”
“太好了!”陈砚忍不住拍手,“交易会结束后,咱们把电池先给东北区送一批,他们那边倒春寒还没结束,正好用得上。”
挂了视频,林晚秋又递来一份快递单:“对了,非洲区的卡伦寄来了包裹,说是稻米加工厂的新米样,还有阿米娜给念念和小宇的手工编织篮。”
陈砚拆开包裹,两袋真空包装的大米映入眼帘,米袋上印着“非洲区·协作米”的字样,旁边的编织篮里还放着两颗晒干的向日葵花籽,用红绳系着。“这米看着就饱满,让食堂今晚煮米饭,大家都尝尝非洲区的新米。”他把编织篮递给林晚秋,“你把这篮子送给念念和小宇,告诉他们阿米娜姐姐还等着他们的向日葵画呢。”
三月中旬,赴欧参展的队伍终于出发。陈砚亲自送林爷爷和年轻匠人们到合作社门口,货车上不仅装着木作展品,还有苏城的小麦粉、向日葵种子,以及戴维斯寄来的“御寒电池”。“爷爷,到了欧洲记得每天报平安,有问题随时跟我视频。”陈砚帮林爷爷紧了紧围巾,“交易会上别太累,跟各地匠人多交流,技术学到手才是最重要的。”
林爷爷笑着点头,手里握着那把“全球丰收梳”:“放心吧,我还准备了小本子,要把各地的木作技巧都记下来,回来教给这些年轻人。”
货车缓缓驶离,年轻匠人们从车窗里探出头挥手:“陈城主,我们一定把苏城的木作手艺发扬光大!”
陈砚站在路边挥手,直到车队消失在远方,才转身走进育苗棚。老周正带着工作人员给“广寒1号”秧苗浇水,嫩绿的叶片上沾着水珠,在阳光下闪着光。“陈城主,非洲区的育苗技术员已经出发了,他们带了二十箱‘御寒1号’稻草,还有咱们编的种植手册。”老周递来一份育苗进度表,“您看,这批秧苗下周就能给广州据点发货,成活率保证在九成以上。”
陈砚接过进度表,在“非洲区育苗”那栏画了个圈:“让技术员多拍些育苗的视频,回来给其他据点做参考。对了,东北区的小麦种发了吗?李建国昨天还打电话问呢。”
“早就发了!”老周笑着说,“还多装了五百斤抗倒伏小麦种,跟‘御寒电池’的样品一起发的,李建国说收到货就组织农户播种。”
傍晚,陈砚回到家,念念和小宇正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画笔给阿米娜画向日葵。“爸爸,你看!这是咱们院子里的向日葵,我还画了阿米娜姐姐的稻田,等她收到画,肯定会喜欢的!”念念举起画纸,上面的向日葵花盘金灿灿的,稻田里还画着几个小人,正弯腰插秧。
陈砚蹲下身,帮小宇添了几笔稻穗:“画得真好!明天爸爸就把画寄出去,再给阿米娜姐姐寄些向日葵种子,让她种在稻田边。”
小宇睁大眼睛,兴奋地说:“太好了!我还要在信里告诉阿米娜姐姐,林爷爷去欧洲参加木作交易会了,等回来就给她刻木梳!”
第二天一早,陈砚刚到合作社,就接到了玛丽团长的视频电话。屏幕里的玛丽站在交易会展厅里,苏城的木作展品已经布置好,“全球丰收梳”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还摆着“御寒电池”的样品。“陈城主,你们的展品太受欢迎了!刚才有位法国的木作大师,一眼就看中了那把‘山海协作梳’,想跟林爷爷合作创作!”玛丽的声音里满是兴奋,她转身对着镜头展示展厅,“您看,好多观众都在拍你们的木勺,说要把全球作物的图案记下来,回家教孩子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