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看着屏幕里的展厅,心里满是欢喜:“太好了,这样的展览既能让大家感受木作的魅力,又能传递暖冬的情谊。对了,林爷爷让我跟你说,等明年春天,他想带几个年轻木工去德国,跟你们的木作师傅一起研发新的木作产品,比如适合全球家庭的折叠家具。”
玛丽眼睛一亮:“太好了,我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体验馆已经留好了工作室,就等着林爷爷和苏城的师傅们来。”她顿了顿,又说,“对了,德国面包坊用苏城小麦粉做的圣诞面包已经上市了,特别受欢迎,他们想跟合作社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每月增加两百吨的采购量,您觉得怎么样?”
“没问题,我们的小麦储备足够,明天就让老周跟他们对接,签订协议。”陈砚笑着说,“等明年小麦收割完,我们还会改进加工技术,提高面粉的品质,让德国的面包更好吃。”
挂了电话,陈砚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雪景——苏城的屋顶和树梢都积着雪,像披上了一层白纱,远处的农田里,保温膜下的冬小麦正悄悄生长,等待着春天的到来。他想起非洲区的阿米娜,想起东北区的李建国,想起全球各地的伙伴们,心里满是期待——等春天来了,他们又能一起播种、一起协作,一起迎接新的丰收。
中午时分,陈砚去木工坊看望林爷爷。木工坊里暖意融融,几个年轻木工正围着林爷爷学习做木勺,刨木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林爷爷坐在角落里,手里拿着一把木梳,正仔细地雕琢花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给银白的头发镀上了一层金边。
“爷爷,玛丽团长刚才打电话来了,说想让您明年春天去德国研发新的木作产品。”陈砚走过去,轻声说道。
林爷爷抬起头,眼里满是笑意:“好啊,我早就想跟德国的木作师傅交流交流了。你看,这是我最近做的小木勺,上面刻了向日葵图案,想送给全球木作匠人联盟的朋友们,让他们知道,不管冬天多冷,春天总会来的。”
陈砚接过木勺,勺柄上的向日葵图案栩栩如生,阳光的纹路细腻而温暖。“真好看,他们一定会喜欢的。”他顿了顿,又说,“明年春天,咱们还可以在苏城举办‘全球木作技艺大赛’,邀请各地的匠人来参赛,让木作技艺在交流中不断创新。”
林爷爷点点头,脸上满是期待:“好啊,我一定好好准备,给年轻人们做个榜样。”
下午,陈砚接到了非洲区卡伦的电话,说苏城寄去的菜种已经收到,他们正在搭建育苗棚,准备在冬天试种。“陈城主,阿米娜让我跟您说,等菜种发芽了,就拍照片给您看。还有,非洲区的丰收节定在明年一月,阿米娜想邀请您和林爷爷来参加,一起庆祝稻子丰收。”
“太好了,我们一定去!”陈砚笑着说,“等我们去的时候,再给你们带些新的稻种和种植技术手册,让你们明年的收成更好。”
挂了电话,陈砚去合作社查看冬储粮的情况。仓库里堆满了袋装的大米和面粉,老周正指挥工人给粮食通风,防止受潮。“陈城主,您放心,这些粮食都检查过了,没有受潮,也没有生虫,够苏城的居民和周边据点吃到明年春天。”老周笑着说,“东北区的李建国昨天还发来消息,说他们用咱们的小麦粉做的饺子特别受欢迎,还想跟咱们合作建一个速冻食品加工厂,把饺子卖到全球去。”
“太好了,让他们放心,等明年春天,我们就派技术员过去指导,帮助他们建加工厂。”陈砚看着仓库里的粮食,心里满是踏实——有了足够的粮食,苏城和全球的伙伴们就能安心过冬,安心等待春天的到来。
傍晚时分,雪渐渐停了,夕阳透过云层洒在苏城的上空,给白雪覆盖的城市镀上了一层金边。陈砚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街道两旁的灯笼和春联——还有一个月就是春节了,苏城的居民们已经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贴着窗花,满是节日的氛围。
回到家时,林慧正和念念、小宇在厨房里包饺子,面粉的香气弥漫在屋子里。“爸爸,你回来了!”念念看到陈砚,欢快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刚包好的饺子,“这是我包的饺子,里面放了白菜和猪肉,你尝尝,肯定好吃!”
陈砚接过饺子,放在手里看着——虽然形状有些不规则,但满满的都是孩子的心意。“好啊,等煮好了,爸爸一定第一个吃。”他顿了顿,又说,“明年一月,咱们要去非洲区参加丰收节,你们想给阿米娜姐姐带什么礼物?”
小宇睁大眼睛,兴奋地说:“我想带我的画画本,给阿米娜姐姐画苏城的雪景,还有咱们家的饺子!”
念念也说:“我想带林爷爷做的小木梳,给阿米娜姐姐梳头发,让她知道苏城的木作手艺有多好!”
林慧笑着说:“好啊,咱们明天就去准备礼物,让阿米娜姐姐和非洲区的朋友们感受到苏城的心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