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芽冒出土层的第十天,已经长到了手掌高。嫩绿色的叶片舒展着,在清晨的微风里轻轻晃动,给灰扑扑的废土添了抹难得的生机。小宇每天清晨都会提着半桶水来浇地,他踮着脚,把水小心地洒在每株玉米苗根部,生怕水流冲倒柔弱的茎秆。“沙粒”跟在他脚边,偶尔啄食土里的小虫子,叽叽的叫声和水流声混在一起,成了据点里最热闹的晨曲。
陈砚蹲在田埂上,看着玉米苗顶端新冒的叶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女儿的照片。这几天他总在想,要是念念还在,肯定会像小宇一样,天天守着玉米地,追问什么时候能吃到煮玉米。正出神时,林晚秋拿着一张纸走了过来,纸上是她手抄的昆仑基站最新消息。
“昆仑基站说,下周会有一批‘技术支援包’空投到华东区,里面有简易发电设备和通讯增强器。”林晚秋把纸递给陈砚,语气里藏不住兴奋,“还说要统计各据点的人数和需求,以后会按需求分配物资,不用再靠运气等空投了。”
陈砚接过纸,目光落在“通讯增强器”几个字上。之前接收器的信号时强时弱,很多偏远据点的信号根本收不到,要是有了增强器,说不定能联系上更多幸存者——包括淮南,那个还没找到的据点。“我得把这个消息告诉西山农场。”陈砚站起身,快步走向接收器,“老周他们肯定需要发电设备,农场的水泵早就坏了,有了电就能抽水浇地。”
调出西山农场的频段,很快就接通了老周的通讯。听到有技术支援包,老周的声音都抖了:“真的?那太好了!我们的玉米地就等着水泵呢!要是能通电,晚上还能点灯,不用再摸黑了!”陈砚笑着应下,约定好空投当天一起去接收点,顺便帮他们把发电设备运回农场。
挂了通讯,接收器突然传来一阵陌生的信号波动。不是之前记录过的任何一个据点,信号很弱,还夹杂着断断续续的电流声。陈砚赶紧调整频段,把音量调到最大,耳朵紧紧贴在耳机上——终于,一个虚弱的女声透过噪音传了出来:“有……有人吗?这里是……淮南……旧城区超市……我们还有……三个人……”
淮南!陈砚的心猛地揪紧,他立刻抓过麦克风:“淮南超市据点,这里是苏城据点陈砚!我们能听到!你们现在情况怎么样?有没有食物和水?”
耳机里沉默了几秒,只有电流的滋滋声,紧接着,女声带着哭腔响了起来:“我们……水喝完了……食物只有半块饼干……有个老人……发烧了……快撑不住了……”
“别慌!”陈砚赶紧安抚,“我们会想办法救你们!你们能说一下具体位置吗?超市里有没有行尸?”
“超市在……淮南中路和人民路交叉口……门口堵着……很多行尸……我们不敢出去……”女声的声音越来越弱,“信号……可能随时会断……我们……等着你们……”
通讯突然中断,耳机里只剩下白噪音。陈砚攥着麦克风,指节泛白——淮南中路和人民路交叉口,正是之前对讲机上标注的坐标!那里果然还有幸存者!
“怎么了?”林晚秋注意到他的脸色不对,连忙走过来。陈砚把淮南的情况告诉她,林晚秋的眼睛也亮了:“那我们得赶紧去救他们!可是……淮南离这里有一百多公里,路上肯定有很多行尸,还有变异个体,太危险了。”
“再危险也得去!”陈砚语气坚定,“他们还等着我们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在那里。”他转身走向仓库,开始清点物资:“我和阿凯、苏梅一起去,苏梅熟悉旧城区的地形,阿凯力气大,能帮忙搬运物资。你们在据点守着,等技术支援包空投,要是我们三天没回来,就联系昆仑基站请求支援。”
林晚秋知道劝不住他,只好点头:“好,你们一定要小心。带上所有的抗生素和水,武器也都带上,我再给你们做几个简易的爆炸装置,遇到行尸群能防身。”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陈砚、阿凯和苏梅就背着装满物资的背包出发了。小宇拉着苏梅的衣角,眼泪汪汪的:“妈妈,你一定要回来。”苏梅蹲下身,摸了摸儿子的头:“放心,妈妈很快就回来,还给你带淮南的好吃的。”
这次走的是李阳画的安全路线,虽然绕远了些,但行尸较少。三人轮流开车——是阿凯从废墟里修好的一辆越野车,加满了从加油站找到的汽油。车窗外的风景飞快倒退,废弃的汽车、倾颓的楼房、干涸的河流,一幕幕都是末世的荒凉景象。苏梅坐在副驾驶,时不时看着窗外,眼神里满是担忧——她想起了自己失散的女儿,不知道是不是也像淮南的幸存者一样,在某个角落里等着救援。
开了四个多小时,终于靠近了淮南旧城区。远远地就能看到超市的招牌,已经被风沙磨得模糊不清,门口聚集着十几只行尸,正漫无目的地游荡着,青灰色的皮肤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