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临沉吟良久,目光在地图上缓缓扫过,体内的真龙气劲悄然运转,一股无形的威严弥漫开来。他既有务实包容的用人观,深知魏徵的才能若能为己所用,必将如虎添翼;又有政治手段狠辣的一面,明白乱世之中,人心难测,绝不能养虎为患。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王临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魏徵有才,且与我理念有相通之处,若能携手,确实能缓解西线的压力,让我们得以全力应对东方的窦建德和清风岭。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他的底细尚未摸清,绝不能掉以轻心。”
他顿了顿,继续道:“既然如此,便先与之虚与委蛇。传我命令,允许魏徵占据洼里集,我镇占据上游据点,暂以漳水中段为界。开放有限商旅,与他们交换些粮食、药材等物资,互通情报。同时,沿河哨卡需加倍加强,增派暗探,密切监视洼里集的一举一动,他的兵力部署、粮草往来、使者行踪,都要一一查明,务必做到了如指掌!”
这番话既体现了他的果断刚毅,又展现了他的谋略与谨慎,纳谏而不盲从,独断却不专行,将纳谏与独断的矛盾完美融合。
“主公英明!”众人齐声拱手应道。
王临走到案几前,拿起狼毫笔,蘸饱墨汁,在宣纸上挥毫泼墨。他的字迹遒劲有力,带着一股杀伐果断的气势,很快便写好了一封书信。信中同意了魏徵“划界通商,共抗暴窦”的提议,却对其自称的“征西将军、漳水都督”之号不置可否,仅以“魏公”称之,既给了对方面子,又保留了自己的立场。
“将此信交给魏徵的使者,务必确保其安全送达。”王临将书信折好,盖上自己的印玺,递给身旁的亲卫。
“属下遵命!”亲卫接过书信,躬身退下。
自此,王家镇与洼里集的使者往来不绝,初步建立了联系。王家镇的势力范围,在一种微妙而脆弱的平衡下,向下游延伸了一小步。
王临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心中思绪万千。西线暂时稳住,但东方的窦建德势力强大,野心勃勃,清风岭更是行踪诡秘,暗中作祟,未来的路依旧充满荆棘。他身边有柳轻眉的温柔照料,秦玉罗的得力辅佐,白琼英的痴心相伴,这是他前进的动力,也是他必须守护的珍宝。
柳轻眉走到他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柔声安慰:“阿临,万事有我们陪着你,不必太过操劳。”
秦玉罗也走上前来,眼中带着坚定:“阿临放心,军中之事有我,定能守住王家镇的每一寸土地。”
白琼英站在一旁,目光灼灼地看着王临,轻声道:“属下愿为先锋,冲锋陷阵,在所不辞!”
王临看着身边的三位女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握紧柳轻眉的手,目光扫过秦玉罗与白琼英,沉声道:“有你们在,我何惧之有!”
然而,就在王临试图稳住西线,全力应对东方局势之时,镇内学堂却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卫兵神色慌张地冲进书房,大声禀报道:“主公!不好了!学堂出事了!”
王家镇的晨光,总带着三分清润七分暖意。镇东头的学堂,青砖黛瓦被朝阳镀上一层金边,檐下挂着的铜铃随风轻响,与堂内琅琅读书声、稚嫩演算声交织在一起,成了王家镇最动人的晨曲。这学堂,是王临新政“三制”(兵制、农制、学制)中最磨人的一环——乱世之中,百姓只求温饱保命,送孩子读书识字本是奢念。可柳轻眉偏凭着一股韧劲,从关陇逃难时带出的几卷经书、半箱药材起家,硬生生在荒地上建起了这座学堂。
最初,学堂里只有二十三个孩子,穿着打补丁的衣裳,握着粗制的木笔,眼神里满是怯懦与好奇。柳轻眉既是先生,又是医者,既教“人之初,性本善”,又为孩子诊治头疼脑热,甚至自掏腰包补贴贫困学子的笔墨钱。王临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每每处理完镇务,总会绕到学堂来,有时替她批改课业,有时悄悄添上一筐炭火,或是在她伏案备课到深夜时,默默端上一碗温热的莲子羹。
“轻眉,今日学童又多了三个,你这学堂,可是越来越热闹了。”王临倚在门框上,看着柳轻眉温柔地纠正孩子的握笔姿势,眼底满是宠溺。他身着青色锦袍,腰间系着虎头玉带,身形挺拔如松,眉宇间虽带着常年征战的凌厉,看向柳轻眉时,却化作了化不开的柔暖。
柳轻眉回头一笑,眼尾的细纹都染着笑意:“还不是托你的福,镇民们日子好过了,才肯把孩子送来。”她走上前,轻轻替王临拂去肩头的尘土,指尖触及他微凉的衣料,“昨夜又忙到后半夜?看你眼底的青黑,真龙气劲虽能固本,却也不是铁打的身子。”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尽在不言中。从关陇的刀光剑影中相依为命,到王家镇的携手共治,生死劫难早已将他们的命运紧紧缠绕。王临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茧传来:“有你在,我便安心。待此间事了,我陪你去城外的桃花坞走走,就像当年在渭水边那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隋末,君临天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隋末,君临天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