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日
袁象率领的三千水师陆战队经秘密行军。
抵达武胜县以北十里处的无名山谷。
探马回报,前方要冲武池县驻有清军五百余人,城防尚称完整。
原计划是绕过武池直取广安!
袁象指着羊皮地图对陆战队统领严骁道。
但斥候说南边山路险峻,大军通行艰难。
严骁凝视地图良久,摇头道:
将军,绕过武池风险太大。且不说山路难行,单是这五百守军留在身后,就如芒刺在背。”
“万一他们发现我军行踪,快马通报广安,奇袭之计必败。
强攻武池同样危险。
袁象眉头紧锁。
攻城耗时,若三日不下,广安必得预警。届时我军前有坚城,后有援兵,处境危矣。
二人正在帐中商议,忽见斥候队长疾步入内,面带喜色:
秦颂进帐后,先呈上一卷粗糙的麻布:
“将军,末将方才在外围侦查,抓获一名形迹可疑之人。此人非兵非农,身上搜出此物。”
袁象展开麻布,上面用木炭勾勒着武池周边山川地形,标注之详尽,远超军中普通地图。
“此乃何人所绘?”
袁象问道。
“便是那被擒之人,自称是武池县外的采药人,名叫李三。”
秦颂答道。
“末将观其图绘精良,不像寻常山民,便分开仔细盘问。”
“起初他咬定是怕山中迷路才绘图,后来见瞒不过,才吐露实情。”
“哦?什么实情?”
严骁追问。
“他承认,为了采撷峭壁上的珍贵药材,他常年攀援武池周边的险峻山道。”
“确实知道一些常人难至的小路,其中一条隐秘的兽径,因山洪改道。”
“如今竟可通到城西一处早已废弃、被藤蔓遮蔽的水门之下。他绘图,也是为了标记这些路径。”
袁象目光微动:
“此人可信否?会不会是清军细作?”
秦颂沉稳回应:
“末将亦有此虑。但反复诘问,其言谈举止确为药农,手上老茧也是常年攀爬采药所致。”
“而且,他提供了一个关键信息:他说近几日观察到城中守军似乎在准备什么庆典。”
“夜间灯火和喧哗声比往常多,连城西原本固定的哨位都时有空缺。”
“庆典?”
袁象沉吟。
“末将不敢轻信一面之词,又派了最得力的两名斥候,按图索骥,冒险贴近侦查。”
秦颂继续道。
“他们刚刚回报,那处水门确实存在,破损严重,仅以腐朽木栅封堵,守备极为松懈。”
“同时确认,今夜城内似有宴饮之声,巡防频率也有所降低。”
袁象与严骁对视一眼,均看到对方眼中的决断。
情报相互印证,风险与机遇并存。
“看来,此乃天赐良机。”
袁象沉声道。
“严统领,你即刻挑选三百沉稳精悍之士,由秦颂带领,按图所示,从密道潜入。”
“记住,首要目标是控制城门,接应主力,不可贪功冒进!”
“末将领命!”
严骁与秦颂齐声应道。
是夜子时,秦颂领着三百精兵,借着月色,沿着药农指引的险峻兽径,悄无声息地摸向城西。
果然见水门处的栅栏年久失修,破开一个可容人通过的缺口。
众人鱼贯而入,未惊动任何守军。
此时武池县衙内,那位千总确实正在大摆寿宴,守军军官多半在此饮酒作乐。
秦颂当机立断,分兵两路:
一路直扑县衙,一路抢占四门。
事情顺利得出乎意料。
当明军突然出现在宴席上时,醉醺醺的清军军官还没反应过来就成了俘虏。
四门的守军更是毫无防备,很快就被解除武装。
唯一的美中不足发生在东门。
一名哨兵察觉异常,刚要鸣锣示警,被秦颂一箭射穿咽喉。
虽然及时制止了警报,但箭矢破空之声还是惊动了几名守军。
快!关闭城门!
秦颂急令。
好在明军动作更快,迅速控制了城门枢纽。
待袁象率主力赶到时,武池已尽在掌握。
此战明军大获全胜:
俘获清军四百余人,缴获粮草军械无数,而己方仅轻伤三人。
最重要的是,消息丝毫未走漏。
-
当日,袁象仔细翻阅刚从县衙密室中缴获的文书。
这些文书杂乱地堆放在案几上,有官府公文、钱粮账簿,也有私人信函。
多年的文书记录工作让袁象养成了对往来书信的敏锐直觉。
他的手指在纸页间熟练地翻动,目光扫过每一行字迹。
忽然,他的动作停住了。
在一堆普通的公文间,有一封信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袁象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取出信纸。
只见字迹苍劲有力,落款处赫然写着张士仪三个字。
袁象仔细阅览了这封信。
顿时他心中一动,对于如何攻广安似乎有了一些新的主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铁血山河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明末:铁血山河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