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西征和南征大军一路摧枯拉朽。
进展之顺利远超预期。
武昌一战,洪承畴为固守坚城,几乎抽空了周边府镇乃至江西的兵力。
结果仍不免一败涂地。
此役不仅打掉了清廷在湖广的精锐,更留下了一片兵力极度空虚的烂摊子。
邓名兵锋所向,沿途州县根本组织不起像样的抵抗。
“望风而降”成了最真实的写照。
-
九月十七日
南路军兵不血刃拿下嘉鱼县,西路军则拿下仙桃县。
同日,邓名亲率中军主力同日进驻更为重要的咸宁府。
府衙之内,接收印信、安抚降官、清点府库的忙碌景象。
与城外孙延龄火炮营士兵倚着未及卸下的沉重红衣大炮。
百无聊赖地晒太阳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威力巨大的战争机器,竟无用武之地。
咸宁府迅速安定下来,但邓名并未清闲。
就在这一日之内,竟有十支打着不同旗号的小股义军首领风尘仆仆前来投效。
他们带来的关于周边州县动向、清军零星残部位置、乃至地方豪强态度的情报。
往往比明军自己的探马传递得更快、更细致入微。
民心所向,已成滔天巨浪.
赤壁方向,探马尚未回报。
几名当地大族耆老的血书和使者已快马加鞭送到了南路主将李星汉手中。
他们已驱逐了清廷任命的巡检,控制了县城,只等王师到来“正名”!
崇阳县,一座据险而守的小县城,县令在听闻咸宁陷落、义军蜂起的消息后。
自知独木难支,竟主动打开城门,派乡绅携酒肉出城十里,恭敬地迎接明军探马小队。
口称“久慕王化,恭候天兵”。
通山县的景象最为戏剧性。
当一支小心翼翼的明军探马小队接近县城时。
赫然发现城门楼上已高高飘扬着一面显然是临时赶制的、针脚粗糙的“明”字大旗!
城墙上守卫稀疏,回应探马高声询问的。
是城内百姓的欢呼和守城壮丁七嘴八舌的兴奋喊叫:
“清狗官昨夜就跑啦!”“咱们自个儿把城占了,就等邓大帅派人来接收!”
九月十八日
南路军前锋顺势接收了赤壁。
九月十九日
西路军进展也神速,潜江这座城,这倒是让周开荒很意外。
这还是他西路以来遇到的第一次像样的点抵抗,但是不过只是掀起的小水花。
百姓根本不愿意帮忙守城,绿营兵也无心恋战,潜江县令。
众叛亲离下自杀,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
西路军顺利占据潜江,兵锋直指荆州。
然而,表面的顺利之下,隐忧已现。
短短数日,战线如扇形般铺开数百里,加上沿途收拢投效的大小义军。
兵力虽重,西路军出发时候三万多人,到达潜江时候已有六万多人。
南路军加上邓名的部队,出发时候近四万人,而到了赤壁。
接受各路投奔而来的义军,已有九万之多。
而还在随着地盘的扩大而增加中
邓名将一些新归附的义军编为当地民兵。
降兵的处理也如同以往的老规矩。
当地杀了很多为祸一方的大奸大恶之人,百姓拍手叫好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军力扩展带来的弊端就是。
也已有粮草辎重的供应却骤然吃紧,运输线拉得过长。
邓名只得下令南路军在赤壁暂时休整几日。
-
幸而正值秋粮收割时节,就地征收新粮进行得颇为顺利。
缓解了燃眉之急。
赤壁临时行辕内,邓名独自伫立于巨大的沙盘前。
代表明军控制的红色小旗已密密麻麻插满了从武昌到赤壁。
咸宁乃至通山、崇阳的广阔区域。
进展太快,太轻松了!
一股浮躁轻敌的情绪正在军中悄然蔓延,许多将士脸上都写着“清军不过如此”的骄矜。
仿佛一路摧枯拉朽便是常态。
但邓名紧锁的眉头并未舒展。
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沙盘边缘,目光锐利地扫过尚未被红色覆盖的区域。
尤其是南方更广阔的湖湘腹地。
“李茹春…”
他心中默念着这个坐镇岳阳的清廷湖广将领的名字。
以他对李茹春过往行事作风的了解,此人绝非坐以待毙的庸碌之辈。
如此顺遂的局面下,对手最优先做的会是什么?
是集结残兵负隅顽抗?是坚壁清野?
还是…另有所图?
他需要更深入、更及时的情报。
更重要的是,打下的地盘如同急速膨胀的气球,根基未稳。
人心虽附却需梳理,降官降将需甄别安置。
义军需整编消化,粮秣赋税体系需重建…
急行军之后,是更急迫的消化与巩固。
而且太过深入了!
江西的清军,必须要有防备才行!
-
南路军自九月十八日始,在赤壁休整了三日,靠着新征的秋粮稍解粮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铁血山河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明末:铁血山河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