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伯爵府试验田里,陈则宏正蹲在地上,对着一幅手绘的图纸出神。
图纸上,两种陌生的作物栩栩如生 ——
一种是椭圆形、表皮粗糙的块茎,标注着 “土豆”;
另一种是穗状、颗粒饱满的谷物,标注着 “玉米”。
这是他凭借现代记忆,反复勾勒修改而成的图形,每一笔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希望。
“父亲,商队已经出发三个月了,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这两种作物。”
小花端着水壶走来,轻轻浇在试验田的空地上。
这片田地已被深耕细作,划分成数十块小畦,就等新粮种子归来。
陈则宏站起身,望着远方:
“西域商路艰险,还要穿越沙漠戈壁,得有耐心。但我记得这两种作物耐旱耐贫瘠,产量又高,若是能引进,将来遇上灾年,就能救无数百姓。”
他之所以如此执着,是因为在翻阅前朝史料时,发现晟朝每十年便会遭遇一次大规模粮荒,而传统的稻麦作物对水热条件要求极高,一旦遭遇旱涝,便容易绝收。
为了寻找这两种 “救命粮”,陈则宏动用了异珍阁的全部资源,派出三支商队,分别前往西域、南洋及更远的西洋,每支商队都携带了他绘制的作物图、足够的黄金,以及暗影成员随行保护。
商队临行前,他特意叮嘱:
“不惜一切代价,务必找到这两种作物的种子,哪怕只带回一小袋。”
时光荏苒,半年过去,两支商队陆续归来,均一无所获,唯有前往西洋的商队,在经历了风暴、海盗、疫病等重重磨难后,终于在一个名为 “吕宋” 的岛国,找到了土豆和玉米。
带队的商人捧着沉甸甸的布袋,跪在陈则宏面前,声音哽咽:
“大人,不负所托!这是土豆的块茎,这是玉米的种子,我们足足找了三个月,才从当地土着手中换得!”
陈则宏颤抖着打开布袋,看到熟悉的土豆和玉米种子,眼中满是激动。
他立刻将种子分成数份,一份种在伯爵府的试验田,一份交给格物书院的农学馆,还有一份送到自己的封地 —— 皇帝因北疆之功赏赐的千亩良田。
他亲自指导工匠改良农具,教农户深耕土地、合理密植,还编写了《土豆玉米种植法》,详细记录播种、施肥、灌溉、收获的全过程,让学子们誊抄后,分发到封地与京郊的农户手中。
土豆和玉米的生长习性与本土作物截然不同。
土豆埋在地下结果,玉米长得比高粱还高,起初农户们纷纷质疑:
“这东西看着古怪,能吃吗?能高产吗?”
陈则宏与小花亲自下地示范,从播种到浇水,一步步耐心教导。
当第一批土豆成熟,农户们挖出沉甸甸的块茎,每亩产量竟达稻麦的三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玉米收获时,每株玉米穗都颗粒饱满,晒干脱粒后,产量也远超预期。
“靖川伯真是活神仙!这土豆埋在土里就能长,不用太多水也能活!”
“玉米磨成粉能做饼,还能喂猪,这下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农户们的赞誉传遍四方,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前来学习种植技术,土豆和玉米的种植范围,从陈则宏的封地、京郊,逐渐扩展到周边州县。
天有不测风云,次年入夏后,晟朝多个州县遭遇特大旱灾。
自六月起,连续三个月滴雨未下,河流干涸,土地龟裂,稻麦等传统作物成片枯死,颗粒无收。
灾区百姓纷纷逃离家园,沿途乞讨,饿殍遍野,灾情急报如雪片般送往京城,皇帝忧心忡忡,连续多日失眠。
“陛下,灾区已出现人吃人的惨状,若再不调粮救济,恐生民变!”
户部尚书跪在御书房,满面愁容,
“可国库粮仓已空,各地藩王又拒不调粮,臣实在无计可施!”
就在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时,陈则宏带着一封奏折入宫。
奏折中,他详细说明了土豆和玉米的耐旱特性,并汇报:
“臣封地及京郊种植的土豆玉米,虽遇大旱,仍可收获,预估总产量可救济十万灾民。臣愿将所有收成捐献朝廷,同时已令格物书院学子前往灾区,指导灾民紧急种植晚熟土豆,可解燃眉之急!”
皇帝看完奏折,大喜过望,当即下旨:
“准奏!加封靖川伯为靖川侯,节制灾区粮运,即刻调运土豆玉米前往灾区,务必保住百姓性命!”
陈则宏与小花亲自坐镇灾区,组织人手分发粮食。
蒸熟的土豆、玉米饼源源不断地送到灾民手中,那些饿了数日的百姓,捧着热气腾腾的食物,泪流满面,对着陈则宏父女的方向连连跪拜。
小花带着书院的医女和学子,在灾区开设临时粥棚,一边分发食物,一边教导灾民开垦荒地,种植晚熟土豆。
令人惊叹的是,即便是在龟裂的土地上,土豆也能顽强生长。
一个月后,晚熟土豆收获,灾区的粮食压力大大缓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