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便对身旁的女官吩咐:
“赐座。”
宫女立刻搬来一张铺着青缎褥子的玫瑰椅,摆在离宝座三尺远的地方。
皇后又问起慈幼院的日常,小花捡着实在的话说,讲孩子们学写字时,墨汁沾得鼻尖发黑,还傻乎乎地互相指着笑;
讲林管事教木雕时,握着小徒弟的手刻平安锁,木屑落了满衣襟;
讲最瘦小的阿豆总把自己的窝头分给流浪狗,眼睛亮得像有星星。
这些细碎琐事听得几位公主都抿嘴笑起来,安宁公主更是忍不住,用帕子捂着嘴,肩膀轻轻发抖。
趁这间隙,小花起身走到殿中,对着皇后屈膝道:
“民女粗通些养颜之法,前几日闲时做了些物件,望娘娘和公主们不弃。”
宫女上前接过她手中的描金漆盒,打开时,三样物件在烛火下各显光华。
小花指着螺钿盒道:“这膏子用腊月杏仁磨粉,拌以花蜜炼制,冬日涂抹可防肌肤干裂,夜里厚敷一层,晨起肌肤便会润透。”
又拿起青瓷瓶,指尖轻轻拔开塞子,淡梅香气瞬间漫过暖阁,与熏炉的檀香缠在一起,
“此露采清晨带露梅花蒸馏,熏衣时只滴三滴,便能香一整天,沐发时加一勺,发丝还会带着柔润光泽。”
皇后示意女官取过面霜,指尖沾了点,触手温润细腻,试在虎口处轻轻揉搓,肌肤立刻变得柔滑。
她看向那方银狐尾披肩,目光落在银线绣的缠枝纹上 —— 那纹样既雅致又不繁复,绝无逾制之处。
一旁的荣安公主早已按捺不住,上前轻轻抚摸披肩的绒毛,软毛从指尖滑过,舒服得眯起眼:
“母后你看,这毛多软和!比去年西域进贡的狐裘还要细润。”
皇后笑着颔首:“你倒是细心,这些物件比内务府送来的还要精巧合心。”
“姐姐,姐姐!”
安宁公主终于按捺不住,小跑着上前拉住小花的衣袖,粉绫袄裙扫过地面,
“说书人都讲你去过海外仙山,见过会发光的花草,还有能载人飞的车子,是真的吗?”
她仰着小脸,眼中满是好奇,这话一出,连荣安公主也停下抚摸披肩的手,连皇后也露出几分好奇神色。
小花早有准备,顺势在玫瑰椅上坐下,温声答道:
“那是民女幼时随家父经商途中,听闻的海外奇谈。据说极西之地有个国度,女子以花露为饮,以轻纱为衣,发髻上插着会散发香气的宝石。那里的孩子常玩一种‘九连环’的游戏,能辨智识巧,还能磨炼心性。”
她边说边从袖中取出个梨木小盒,打开时,里面是一副打磨光滑的九连环,铜环泛着温润的光泽,
“民女学着做了副,公主们若是喜欢,不妨试试。”
安宁公主立刻抢过九连环,指尖捏着铜环摆弄起来,可铜环刚套上又滑落,急得鼻尖冒汗。
荣安公主也凑了过来,两位年长些的公主也围在一旁,暖阁里顿时热闹起来。
小花起身走到她们身边,指尖轻轻点在最顶端的铜环上:
“解这环要先退中轴,再转侧环,就像做事要先找关键处 ——”
她边教边说起海外 “以棋喻世” 的故事,讲棋盘如世间,落子如行善,既要懂布局之智,又不可失仁心之念。
皇后听得专注,偶尔插问 “那国度也讲仁政吗”,看向小花的眼神越发柔和 —— 这少女不仅心善,言谈间更透着难得的聪慧,眉眼间的从容,连许多勋贵小姐都比不上。
不知不觉间,殿外已传来午间的更声,暖阁里的烛火也淡了些。
皇后笑着对小花道:“今日和你说话倒忘了时辰,留下用些御膳吧。”
传膳的宫女鱼贯而入,紫檀木膳桌上很快摆满了菜肴:翡翠白玉汤清澈见底,里面的豆腐切得细如发丝;琥珀桃仁色泽鲜亮,裹着薄薄的糖霜;还有一道松鼠鳜鱼,浇着嫣红的酱汁,香气扑鼻。
席间说起同善堂每月将账目张贴在门口,供百姓查验,皇后放下玉筷,眼中露出赞许:
“如今官办养济院弊病丛生,要么克扣粮款,要么虚报名额,你这法子倒能堵住贪墨的口子。” 她转头对身旁的女官吩咐,“取本宫的玉牌来。”
女官很快取来一方羊脂白玉牌,温润通透如凝脂,正面刻着 “坤宁宫” 三字,背面是一朵阴刻的牡丹,边缘还留着淡淡的体温。
“这玉牌你收着,”
皇后将玉牌递到小花手中,指尖触到她微凉的手,
“往后同善堂若有难处,可持此牌向顺天府求助,内务府也会酌情接济。”
小花连忙起身谢恩,膝盖触到金砖发出轻响,手中的玉牌暖得发烫。
她心里清楚,这枚玉牌不仅是对同善堂的庇护,更是后宫对父亲军改的默许 ——
深宫之中,这无声的支持,比任何赏赐都珍贵。
临行时,几位公主都送到了暖阁门口。
安宁公主拉着小花的衣袖不肯放,最后悄悄塞给她一包蜜饯,油纸包上印着精致的梅花纹:
“姐姐要常来宫里玩,教我们解新的九连环,还要讲海外的故事。”
荣安公主也递过一个锦盒,里面是一支银镀金点翠嵌珍珠的发簪:
“这簪子送你,配你的袄裙正好。”
出宫时夕阳西斜,金红色的霞光洒在宫墙上,将琉璃瓦染得发亮。
宫车驶过金水桥,车轮碾过桥面的石板,小花摩挲着怀中的玉牌,忽然想起父亲昨日说的话:
“善路难走,但走的人多了,便成了大道。”
同善堂这颗种子,不仅在民间生了根,如今更得到了宫廷的雨露。
车窗外,百姓的笑语与宫墙内的余温交织在一起,她知道,这条布满荆棘的路,终究是越走越宽了。
而坤宁宫内,皇后正对着那瓶梅香露出神,指尖轻轻摩挲着青瓷瓶的瓶身。
女官轻声道:“娘娘,这陈姑娘倒是个妙人,既懂规矩又有见识,难怪太后也夸她。”
皇后颔首笑道:“陈氏父女行的是仁政,百姓都念着他们的好。咱们这些深居宫中的,若能为他们挡些风雨,也是为百姓积福。”
她看向窗外飘落的梅花,目光悠远,
“再传旨下去,往后慈幼院的冬衣炭火,由尚衣局和营造司直接供应,不必经户部周转了。”
喜欢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