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皇宫,大殿内。
晨光透过雕花窗户,洒在地面上。
曹髦端坐龙椅,神情肃穆地听着朝臣们的奏报。
虽然表面镇定,但他的内心却如惊涛骇浪般翻涌,潼关战事已持续月余,成败就在这几日见分晓。
殿内百官也都心不在焉,奏事时目光不时瞟向殿外。
每个人都明白,今日的朝会不过是个形式,真正决定大魏命运的,是潼关下的那场大战。
报——!
一声急促的传报声打破殿内的沉寂。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殿门处,一名风尘仆仆的传令兵疾步进殿,甲胄上还沾着血迹和尘土。
潼关急报!传令兵单膝跪地,高举战报。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曹髦的心猛地一紧,手心渗出冷汗。
成败在此一举,若成济战败...
他强作镇定,对身旁宦官道:取来。
宦官快步下阶,接过战报呈予皇帝。
曹髦的手微微颤抖着展开帛书,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百官的心弦。
起初,他的眉头紧锁,面色凝重。随着阅读深入,他的手指不再颤抖,眉头渐渐舒展。
突然,他猛地抬头,放声大笑:好!好!成将军真乃神人也!
百官面面相觑,不知捷报详情。
曹髦激动地站起身,将战报递给宦官:念!大声念给众卿听!
宦官接过战报,声音洪亮地宣读:臣成济谨奏:潼关一战,托陛下洪福,三军效命,大破逆贼司马望十万众。歼敌三万,俘获五万,余者溃散。司马望仅率千余残兵西逃。臣已整编降卒,即日西进,平定雍凉...
念到这里,殿内已是一片哗然。
百官震惊不已,纷纷交头接耳。
以三万破十万?这...这简直是奇迹!
成济竟有如此将才?往日真是小觑他了!
天佑大魏!天佑大魏啊!
曹髦重坐龙椅,面带红光,语气中充满自信:众卿都听到了?成将军不负朕望,大破叛军!此乃上天佑我大魏!
他目光扫过殿内百官,特别留意那些曾经观望的世家大族代表。
只见这些人个个面色变幻,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捷报震惊了。
王观率先出列:陛下圣明!成将军神勇,实乃大魏之福!臣请陛下重赏功臣,以励三军!
紧接着,一众大臣纷纷附和:臣等恭贺陛下!大魏中兴有望!
曹髦满意地点头:传朕旨意:加封成济为镇西将军,假节钺,总督雍凉二州军事。赐金百斤,锦帛百匹。其余将士,论功行赏!
他顿了顿,语气转厉:另,公告天下:司马望无诏兴兵,形同叛逆。凡大魏臣民,皆可诛之!其党羽若肯悔过,朕既往不咎;若执迷不悟,与逆贼同罪!
这道旨意明确传达了皇帝的决心:既展现宽仁,又表明立场。
殿内那些原本依附司马氏的大臣们纷纷松了口气,庆幸皇帝采取的是怀柔政策。
退朝后,曹髦独留王经议事。
陛下,王经低声道。
成将军立此大功,威震天下。若其有异心...
曹髦摆手打断:朕信得过成将军。若其有异心,当日南阙之时便可取朕性命,何须等到今日?
他走到殿外,远眺西方:况且,如今大魏内忧外患,正是用人之际。成将军有此大才,朕若疑神疑鬼,岂不寒了忠臣之心?
王经叹服:陛下圣明,老臣多虑了。
曹髦微笑:爱卿也是为国着想。传令下去,务必保障大军粮草供给。成将军在前线拼命,朕不能在后方拖他后腿。
捷报传出,洛阳各大世家反应各异。
太原王氏府中,王家主与族人密议:没想到成济竟有如此能耐,以往只当他是个武夫,真是看走眼了。
父亲,我们是否该向陛下表忠?长子问道。
王家主沉吟:即刻备厚礼进宫,向陛下道贺。同时派人联系成将军,表示我王氏愿效忠大魏。
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大族也纷纷行动,或进宫道贺,或遣使前往军中。
这些精明的世家大族们明白,经此一役,曹魏朝廷已经站稳脚跟,是时候重新站队了。
皇宫内,曹髦接到各世家示好的消息,对王经笑道:看吧,这就是人心。胜者王侯败者寇,自古皆然。
王经道:陛下圣明。如今局势已定,是否该考虑彻底清除司马氏余孽?
曹髦摇头:不急。待成将军平定雍凉,再行清算不迟。眼下当以稳定为主,不宜过多树敌。
他走到案前,提笔写下一道手谕:传朕旨意:凡司马氏族中,非核心党羽者,只要肯悔过自新,朕皆可宽恕。
陛下仁德!王经由衷赞叹。
曹冕放下笔,轻叹一声:治国之道,恩威并施。过刚易折,过柔则废。这个道理,朕也是经历这许多事才明白的。
是夜,曹髦独坐殿中,再次展读成济的战报。
字里行间,他仿佛看到那个曾经在南阙救驾的将军,如今已成为大魏的栋梁。
成将军,朕没有看错人。他轻声自语。
望你早日平定雍凉,助朕重振大魏雄风!
星空璀璨,仿佛在见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来自未来的灵魂,在这个乱世中做出的选择。
捷报传开,天下震动。
成济之名,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
这个名字,必将在这个时代留下深深的烙印。
喜欢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