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显,军营中已是一片忙碌景象。
成济一夜未眠,眼中布满血丝,但精神却异常清醒。
他知道,自己必须开始行动了,而第一步,就是找到可靠的帮手。
在融合的记忆中,他仔细筛选着可能的人选。
最终,一个名字浮现在脑海——李昭。
李昭,字明远,年约三十,任成济麾下军司马,掌管五百士卒。
此人出身寒门,性格刚直,武艺高强,素来重义气、轻生死。
最重要的是,记忆中曾有几次李昭酒后流露出对司马氏专权的不满,甚至为皇帝曹髦的处境鸣过不平。
“传李司马来见我。”成济对帐外亲兵吩咐道,又补充一句。
“让他独自前来。”
不过片刻,帐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
帘幕掀开,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军官迈步入内,抱拳行礼:“将军召我?”
成济仔细观察着李昭。只见他甲胄整齐,腰佩长剑,眼神清澈而坚定,确有一派正气。
“明远来了,坐。”成济指了指案几对面的坐席,语气平和。
李昭略显诧异,成济平日对待下属多是命令口吻,少有这般客气的时候。
他谨慎地跪坐下来,腰杆挺得笔直。
成济不急于开口,而是先为李昭斟了一碗温水。
这个不寻常的举动让李昭更加疑惑,目光中多了几分警惕。
“明远,你跟我也有些年头了吧?”成济缓缓开口。
“回将军,自末将从军以来,一直在将军麾下,已五年有余。”李昭回答得一丝不苟。
成济点头:“这些年,你觉得我们这些武人,是为谁效命?为谁守这洛阳城?”
李昭怔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成济会问这个问题。他谨慎地回答:“自然是为大魏朝廷,为陛下效命。”
成济直视他的眼睛:“那么,你觉得如今的大魏朝廷,真正做主的是谁?陛下...又能做得了主吗?”
帐内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李昭的脸色微变,手下意识地按住了剑柄。
这种言论已近乎大逆不道,若被外人听去,足以招来杀身之祸。
“将军何出此言?”李昭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警惕。
“末将愚钝,不明白将军的意思。”
成济不慌不忙,压低声音:“这里只有你我二人,明远不必顾虑。我只是想听听你的真心话。你觉得司马昭把持朝政,视陛下如无物,这是臣子该有的行为吗?”
李昭的额头渗出细汗,眼神闪烁不定。
良久,他才艰难地开口:“将军...今日为何与末将说这些?莫非是...”
“莫非是试探你是否忠心?”成济接过话头,苦笑一声。
“若我要试探你,何必用这种杀头的话来试探?”
他站起身,走到帐门处确认无人偷听,然后回到案前,声音压得更低:“明远,我今日找你,是要与你商议一件关乎生死、关乎大义的大事。”
李昭的手依然按在剑上,但眼神中的警惕已渐渐被困惑取代:“将军请明言。”
成济深吸一口气,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他盯着李昭的眼睛,一字一句道:“司马昭专权跋扈,欺凌主上,天下人敢怒不敢言。但近日我得到消息,他竟有...有不臣之心!”
这话如同惊雷,在李昭耳边炸响。
他猛地站起,脸色煞白:“将军!此话不可乱说!”
“我没有乱说!”成济也站起身,语气激动起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如今已是大将军,朝廷内外之事,先禀报司马昭,再禀报皇帝,距那个位置只差一步!他会甘心止步于此吗?”
李昭呼吸急促,显然内心激烈挣扎。
成济看在眼里,继续加大攻势:“明远,你我有幸身为武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今君上有难,我等岂能坐视不理?更何况...”
他话锋一转,语气沉重起来:“更何况,司马昭为人阴狠,视我等武人如草芥。一旦他达成目的,免不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届时不只是你我自己,就连我们的家人亲族,恐怕都难逃灾祸!”
这番话击中了李昭的要害,他想起家中老母幼子,脸色更加苍白。
成济察言观色,知道火候已到,便用更加真诚的语气说:“明远,我知你素来忠义,今日才敢与你推心置腹。陛下虽然年轻,却是英明之主,只是权臣当道,无法施展。若我等能助陛下一臂之力,不仅是为国尽忠,更是为家人谋一条生路啊!”
李昭沉默良久,终于缓缓松开按剑的手,声音沙哑:“将军...究竟有何打算?”
成济心中稍安,知道李昭已经开始动摇。
他重新坐下,示意李昭也坐:“时间紧迫,我长话短说。据可靠消息,司马昭近日将有异常举动,很可能对陛下不利。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在关键时刻护驾勤王。”
李昭瞳孔收缩:“将军是要...与司马公为敌?”
“不是与司马昭为敌,而是护卫正统,尽人臣之本分!”成济纠正道,语气坚定。
“明远,我知道这很危险,可谓九死一生。但有些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方显男儿本色!难道你愿意眼睁睁看着权臣篡国,看着家人将来可能因莫须有的罪名遭殃吗?”
帐内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李昭低头沉思,成济也不催促,只是静静等待。
他知道,这种决定需要时间。
终于,李昭抬起头,眼中已有了决然之色:“将军今日推心置腹,末将若是再犹豫,岂不愧对这身戎装!”他单膝跪地,抱拳道:“末将愿追随将军,护驾勤王,万死不辞!”
成济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连忙扶起李昭:“好!我得明远,如鱼得水!”他紧紧握住李昭的手臂,“此事凶险异常,务必谨慎。眼下有几件事需你立即去办...”
两人密谈近一个时辰,成济将部分计划告知李昭,并让他暗中留意军中动向,特别是哪些军官可能可靠,哪些可能是司马氏的眼线。
当李昭最终离开军帐时,朝阳已完全升起。
成济望着他远去的背影,长长舒了一口气。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已经争取到了。
虽然前路依然艰险,但至少不再是孤军奋战。
成济回到案前,开始筹划下一步行动。时间不等人,他必须尽快做好所有准备。
改变历史的车轮,已经开始转动。
喜欢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