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滥用民力”: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当年匈奴骑兵年年南下,烧杀抢掠,赵国、燕国边境百姓苦不堪言,朕将旧长城连接修缮,虽用了百万民夫,却换来了北方数十年无战事,让边疆百姓能安心农耕——这笔账,后世只算“死人之账”,不算“活命之账”。修驰道、直道,是为了让军队能快速调动,若某地叛乱,军队半年才能赶到,天下早已大乱;开灵渠,是为了平定百越,将岭南纳入华夏版图,让那里的百姓脱离“刀耕火种”,融入文明——这些基建,哪一项不是为了“后世安稳”?
后世只说“秦亡于暴政”,却不提秦二世胡亥、赵高如何败坏朕的基业。朕死后,赵高伪造遗诏杀扶苏、立胡亥,胡亥继位后,不仅延续徭役,还滥杀无辜,连李斯都被腰斩,这才让百姓忍无可忍。若扶苏继位,以其仁厚,必能减轻徭役、缓和律法,秦朝何至于二世而亡?后世将“亡秦”之罪全算在朕头上,实为“以成败论英雄”,对朕不公!
“焚书坑儒”是朕最受诟病之处,后世儒生骂了朕两千年,却没一个人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朕“焚书”,不是要烧掉所有书,而是要烧掉那些“以古非今”的书——当时儒生拿着《诗》《书》,天天说“今不如昔”“分封制比郡县制好”,百姓听了,对朝廷新政产生怀疑,官吏听了,对推行郡县制犹豫不前,这样的“思想混乱”,如何能让天下一统?
朕保留了医药、卜筮、农学之书,这些书能治病、能种田、能指导生产,是“有用之书”;而那些儒生推崇的“百家之言”,大多是空谈理论,解决不了秦朝初立的实际问题。朕让李斯将六国史书、诸子百家之书藏于咸阳宫,只烧民间私藏之书,本是想“先统一思想,再慢慢整理典籍”,却被后世说成“毁灭文化”——若真要毁灭文化,朕为何要让李斯作小篆,统一文字?文字是文化的根,朕保住了根,却被骂“刨了文化的土”,何其荒谬!
喜欢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