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周武王
周武王听罢晏子之计,轻抚青铜鼎耳,沉声道:“周以‘礼’治天下,诸侯、卿士各守其分。三士骄横失臣礼,固当惩戒,然晏子以桃子诱杀功臣,虽除乱患,却失‘仁’道——若臣子惧功高遭忌,谁还敢为社稷死战?”
姜子牙则捻须补充:“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此计虽巧,却非长久之策。我周室平定天下,靠的是赏罚分明、恩威并施,而非借小利挑唆内斗。晏子之智,可解一时之困,却难安长久人心。”
西汉·汉武帝
汉武帝闻之,拍案笑道:“晏子这手段,倒有几分‘以柔克刚’的意思!三士恃功傲主,本就是取祸之道,晏子用两颗桃子让他们自相残杀,不费一兵一卒,比朕派羽林军直接拿人更省事。”
主父偃却摇头谏言:“陛下,此计险矣!齐景公靠此计除患,却也寒了天下武士之心。我朝推行‘推恩令’,是用制度分化诸侯,而非借私怨构陷功臣。若效仿晏子之策,恐让文武百官人人自危,反倒不利于朝堂稳定。”
三国·曹操
曹操捻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晏子这招,够狠也够妙!乱世之中,骄兵悍将最是难治,与其养痈遗患,不如借势除之——孤当年诛吕布、抑袁绍,虽用强兵,却也懂‘借名除敌’的道理。三士有勇无谋,死在‘争功’二字上,也算咎由自取。”
荀彧却面露忧色:“明公,晏子之计虽除三士,却让齐国失了猛将。如今乱世,正是用人之际,若因猜忌而杀勇将,谁还愿为明公效力?吕布虽骄,却也有万夫不当之勇,明公诛之,尚需借‘反复无常’之名;晏子仅凭‘争桃’杀三士,恐落‘嫉贤妒能’之嫌。”
唐朝·唐太宗唐太宗端着青瓷茶盏,缓缓道:“晏子之智,在于洞悉人性——三士重名轻命,故能以桃子激之。然朕以为,君之责在‘驭臣’,而非‘杀臣’。朕有秦叔宝、尉迟恭等猛将,皆恃功而不骄,只因朕赏其功、容其短,又有魏卿等谏臣匡正,何来‘骄横之患’?”
喜欢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