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奎倒台引发的震荡,在红星机械厂内部持续发酵,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一圈圈扩散,涤荡着积年的污浊,也重塑着许多固有的格局。设备科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整顿,一批与赵奎关系密切、或尸位素餐的人员被调离或处理,风气为之一新。青年技术攻关小组提出的设备改造方案,在清除了人为障碍后,推进速度明显加快,几个试点机台运行平稳,效能提升数据喜人,赢得了越来越多老师傅的真心认可。
林晓怼的生活,似乎也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忙碌却充满希望的轨道。白天,她全身心扑在技术攻关和推广上,带着小组的成员穿梭于各个车间,解决实际问题,记录宝贵数据。她那本深蓝色的笔记本,在黑色钢笔的耕耘下,日渐丰厚,不仅记录了技术的点滴进步,也见证着她从一个饱受打压的学徒工,成长为能独当一面、受人尊敬的技术骨干的蜕变。
晚上,她大多会回到家属院。父亲林建国虽然依旧沉默寡言,但眼神中的阴郁和恐惧已消散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历经劫波后的平静,以及对女儿那份笨拙却真切的关心。他会默默帮她修理松动的桌椅,会在她晚归时温着一碗稀饭。林小梅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学习成绩稳步提升。这个家,终于有了些许久违的、名为“温暖”的气息。
偶尔,她也会回到筒子楼那间小屋,享受独处的宁静,梳理思绪,或是研读顾怀远通过不同渠道送来的、一些更具前瞻性的技术资料。他们之间的接触,在赵奎事件后,变得更为谨慎,也更为……默契。他不再需要频繁地暗中相助,因为她已经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她也不再需要事事请教,因为她知道,他如同定海神针,始终在更高的层面掌控着大局,为她,也为厂里的技术革新,扫清着潜在的障碍。
这种隔着距离、却又彼此了望、并肩前行的感觉,让林晓怼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心与充实。那份因他而起的、细微的悸动,被她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心底最深处,如同守护着一颗在冰雪初融的早春里,悄然萌发的种子。她知道,眼下并非让它恣意生长的时节,前路尚有风霜。
这天,厂里召开了年度技术成果总结暨表彰大会。大礼堂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当主席台上念到“青年技术攻关小组‘关键设备效能提升项目’”获得本年度“技术革新一等奖”,并邀请小组代表上台领奖时,聚光灯下,走上台的,是身姿挺拔、面容沉静的顾怀远,以及跟在他身后半步、穿着洗得发白却整洁无比的工装、眼神清亮坚定的林晓怼。
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如此正式而公开的场合,并肩站立。
顾怀远作为项目指导者和厂里技术领域的权威,从容地从厂领导手中接过了锦旗和奖状。轮到为具体执行者颁奖时,那位头发花白、德高望重的老厂长,亲自将一枚亮闪闪的“技术革新标兵”奖章,别在了林晓怼的胸前。
“小林同志,不容易啊!”老厂长用力地握了握她的手,声音洪亮,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年轻人,有想法,有闯劲,更有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儿!咱们厂未来的发展,就需要你这样的新鲜血液!好好干!”
台下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肯定,是鼓励,更是对一种新生的、蓬勃力量的接纳与期待。无数道目光聚焦在林晓怼身上,有周红英激动得泛红的眼眶,有牛主任欣慰的笑容,有赵师傅难得一见的微微颔首,也有台下角落里,父亲林建国那混杂着骄傲、愧疚与如释重负的复杂泪光。
林晓怼站在台上,感受着胸前奖章沉甸甸的分量,听着耳边如潮的掌声,看着身旁顾怀远投来的、那带着清晰赞许与鼓励的深邃目光,胸腔里被一种滚烫的、名为成就感和价值感的东西充盈着。她微微仰起头,抑制住眼眶的酸热,脸上绽放出穿越以来,最为明亮、最为舒展的笑容。
她知道,她不再是那个挣扎求生、被动防御的林晓怼了。她用自己的努力、智慧和汗水,真正在这片属于钢铁与齿轮的天地里,刻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大会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林晓怼小心翼翼地取下奖章,用手帕包好,准备离开。
“林晓怼同志。”顾怀远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她转过身:“顾工。”
他走到她面前,目光落在她依旧带着激动红晕的脸上,语气是一贯的平淡,却似乎比平时温和了些许:“表现得很好。”
“谢谢顾工。”林晓怼低声道,心脏不受控制地加快了些许跳动。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他问道,像是随意的询问,又带着引导的意味。
林晓怼想了想,认真回答:“设备改造项目还要继续深化推广,争取覆盖更多机台。另外……我最近在看一些关于自动化控制和流水线优化的资料,觉得我们厂在一些辅助工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想……接下来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做些探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怼姐的七零爽辣人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怼姐的七零爽辣人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