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迁……坚守……”朱棣在心中反复权衡着这两条道路,两条路都充满了艰难与风险,无论选择哪一条,都可能让大明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他感到一阵头疼,从未有过如此两难的抉择。
“陛下,还有一件更为麻烦的事情。”徐妙云的声音在一旁响起,打断了朱棣的思绪。她的脸色同样凝重,眼中满是担忧,“天子被俘,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大明面临如此危局,必须尽快确立新的君主,才能稳定人心,整合力量,应对瓦剌的进攻。可新的皇帝,该选谁呢?”
朱棣心中一沉,是啊,他只顾着思考坚守还是南迁,却忽略了这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国不可一日无君,尤其是在这样的危局之下,没有一个核心的领导人物,朝廷上下将会更加混乱,人心将会更加涣散,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力量。
可选择新君,谈何容易?
朱祁镇作为当朝天子,如今被俘,生死未卜。按照大明的祖制,皇位理应传给朱祁镇的子嗣。可从天幕之前播放的内容来看,朱祁镇亲征之时,年纪尚轻,想来他的子嗣也不会太大,恐怕绝对不会超过十岁。
一个十岁的娃娃,懵懂无知,根本不懂得治国理政,更不懂得如何应对如此严峻的边境危机。让这样一个孩子登上皇位,无疑是将皇权拱手让给了朝中的大臣,这个小皇帝,不过是一个任百官拿捏的纸老虎,一个傀儡而已。
到时候,朝堂之上必然会陷入党争之中,大臣们为了争夺权力,相互倾轧,勾心斗角,谁还会真正关心国家的安危,关心百姓的死活?大明的局势,将会更加混乱,甚至可能会引发内部的权力斗争,让瓦剌军有机可乘,加速大明的灭亡。
如果不立朱祁镇的子嗣,那么按照宗法制度,便应该从皇室宗亲中选择合适的人选。朱祁镇是否有兄弟?他们的能力如何?是否能够担起拯救大明的重任?朱棣对此一无所知。天幕上从未提及过朱祁镇的兄弟情况,他无法判断,这些皇室宗亲中是否有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物。
而且,立皇室宗亲为帝,很可能会引发皇位继承的争议。朱祁镇的子嗣尚在,却立他人为帝,这不符合祖制,也会让朝中的大臣们产生分歧,甚至可能会引发内乱。在如今这样的危局之下,任何的内乱,都可能成为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皇帝人选……”朱棣喃喃自语,脸上露出了深深的忧虑。这无疑是比坚守还是南迁更为棘手的问题,一个处理不好,便会让大明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他抬头望向天幕,心中充满了期盼与忐忑。天幕接下来,是否会揭示大明朝廷最终的选择?他们是选择了死战不退,坚守顺天府,还是选择了南迁南京,偏安一隅?他们又会立谁为新的皇帝,来主持这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
【顺天府内,朝堂之上的混乱愈演愈烈。幸存的文武官员们聚集在奉天殿内,面对土木堡大败的残局,面对天子被俘的噩耗,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
【以翰林院侍讲徐珵为首的一批官员,在得知土木堡大败的消息后,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徐珵本就胆小怕事,又深谙星象之术,他声称自己夜观天象,见荧惑守心,乃是大凶之兆,顺天府不可久留,力主朝廷南迁南京,凭借长江天险,保全大明的半壁江山。】
【“陛下被俘,大军覆没,瓦剌军旦夕之间便可能兵临城下!”徐珵跪在奉天殿内,声泪俱下,“顺天府如今兵力空虚,武将凋零,根本无法抵御瓦剌军的猛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早日南迁南京,那里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尚可凭借长江天险,徐图恢复。若再迟疑,一旦瓦剌军兵临城下,我等君臣怕是都要沦为阶下囚,重蹈靖康之耻的覆辙啊!”】
【徐珵的话音刚落,便有不少官员纷纷附和。这些官员大多是南方人,或是在南方有田产家业,他们担心顺天府失守后,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便极力主张南迁。一时间,朝堂之上主张南迁的声音此起彼伏,不少官员甚至已经开始暗中打点行李,准备随时逃离顺天府。】
【然而,并非所有官员都愿意放弃北方,选择南迁。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厉声驳斥徐珵的言论,他怒视着那些主张南迁的官员,声色俱厉地说道:“言南迁者,可斩也!”】
【于谦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如同惊雷般在奉天殿内炸开,让那些主张南迁的官员们瞬间噤声。他接着说道:“京师乃天下之根本,一旦动摇,则大事去矣!太祖皇帝定都南京,成祖皇帝迁都北平,皆是为了巩固大明的江山社稷。如今顺天府虽遇危难,但祖宗陵寝、宫阙、百官、万姓皆在此地,岂能轻易放弃?”】
【“当年北宋靖康之耻,便是因为徽钦二帝一味南逃,放弃了北方的土地和百姓,最终导致国破家亡,沦为千古笑柄!”于谦的目光扫过殿内的官员们,语气中充满了痛心与愤怒,“难道你们想要让大明重蹈北宋的覆辙吗?难道你们想要让我等成为大明的千古罪人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