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你且闭眼歇息片刻,朕去外殿处理政务,晚些再来看你。”朱棣轻轻为徐妙云掖了掖被角,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徐妙云点了点头,听话地闭上了眼睛。宫女们轻手轻脚地走上前,为她盖上一层薄毯,又将床边的烛火调暗了些,整个暖阁内只剩下婴儿均匀的呼吸声,宁静而祥和。
朱棣起身,小心翼翼地走出暖阁,生怕脚步过重惊扰了妻儿。刚踏入外殿,就见太监小鼻涕躬身迎了上来,低声禀报:“陛下,太子殿下前来请安,此刻正在殿外等候。”
“哦?高炽来了?”朱棣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吩咐道,“让他进来吧。”
话音刚落,就见一个胖乎乎的小身影迈着蹒跚的步伐,在宫女的搀扶下走了进来。正是五岁的太子朱高炽。他穿着一身明黄色的太子常服,衣服上用细密的金线绣着缠枝莲纹,衬得他那张圆嘟嘟的小脸愈发红润。只是不知为何,比起上次见到时,他似乎瘦了一些,原本圆滚滚的肚子也不像从前那般凸起,走起路来虽然依旧有些笨拙,却比之前稳当了不少。
朱棣看着自己的长子,心中五味杂陈。从天幕的内容来看,朱高炽日后会成为一个仁民爱物、勤于政事的好皇帝,开创“仁宣之治”的盛世,可他也清楚,这个儿子的性格过于温和,甚至有些软弱,被文官集团潜移默化地影响,早已没了朱家子弟应有的铁血与刚毅。土木堡之变的根源,虽在于朱祁镇的昏聩与王振的专权,但与朱高炽在位时过度纵容文官集团,导致皇权旁落、军政体系逐渐崩坏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儿臣参见父皇!”朱高炽走到朱棣面前,规规矩矩地行了一个太子礼,奶声奶气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怯意。他自幼体弱,又不喜动,平日里最畏惧的便是威严十足的父皇,每次见到朱棣,都难免有些紧张。
“免礼。”朱棣的声音缓和了许多,招手让他走上前来,“来,到父皇身边来。”
朱高炽犹豫了一下,还是迈着小碎步走到朱棣面前,仰着圆乎乎的小脸,好奇地打量着四周,似乎在寻找什么。
朱棣看出了他的心思,笑着说道:“你母亲刚生了弟弟,此刻正在内殿歇息。你来得正好,随父皇一同去见见你的弟弟,他叫朱高煦。”
“弟弟?”朱高炽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脸上的怯意消散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好奇,“儿臣可以见见弟弟吗?”
“自然可以。”朱棣牵着朱高炽胖乎乎的小手,小心翼翼地走进暖阁。暖阁内的光线柔和,婴儿的小床就放在徐妙云的床边,襁褓中的朱高煦正睡得香甜,小嘴巴微微嘟着,偶尔还会砸吧一下,模样十分可爱。
朱棣示意宫女将小床轻轻推到近前,低声对朱高炽说道:“你看,这就是你的弟弟朱高煦。”
朱高炽踮着脚尖,凑到小床前,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仔细打量着襁褓中的婴儿。看了片刻,他突然皱起小眉头,冒出一句让朱棣哭笑不得的话:“父皇,弟弟好丑啊。”
这话一出,暖阁内的宫女和太监们都吓得脸色煞白,纷纷低下头,不敢吭声。谁也没想到,年幼的太子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这若是惹得皇帝发怒,后果不堪设想。
朱棣也是一愣,随即无奈地苦笑起来。他伸出手,轻轻揉了揉朱高炽的头顶,语气带着几分宠溺:“傻孩子,刚出生的婴儿都是这般模样,皮肤皱巴巴的,等过些日子长开了,就好看了。”
朱高炽似懂非懂地眨了眨眼睛,又看了看襁褓中的朱高煦,然后转头看向朱棣,一脸认真地问道:“那为什么妹妹出生的时候就比弟弟好看呢?”
朱棣顿时语塞,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他的女儿永安公主朱玉英出生时,皮肤白皙,眉眼清秀,确实比朱高煦现在好看得多。可这种事情,又该如何向一个五岁的孩子解释清楚?
看着儿子一脸较真的模样,朱棣只能无奈地转移话题:“好了,不说这个了。高炽,你最近是不是又被先生逼着读书了?怎么瞧着瘦了不少?”
提到读书,朱高炽的小脸顿时垮了下来,委屈地说道:“先生每天都让儿臣背诵经书,还要写毛笔字,儿臣不想读书,想出去玩。”
朱棣心中一动,看着朱高炽虽然瘦了些,但依旧显得有些虚浮的体态,一个念头渐渐在他心中成型。这个儿子自幼体弱,又被文官们整日困在书房里,读的都是些儒家经书,久而久之,不仅身体越来越差,性格也变得愈发软弱。若是长此以往,将来如何能担当起帝王的重任?如何能震慑住那些野心勃勃的文官与边将?
土木堡之变的惨痛教训还历历在目,朱棣深知,一个不懂兵事、没有铁血手腕的帝王,最终只会被权臣操控,让国家陷入危难之中。他不能让朱高炽重蹈朱祁镇的覆辙,必须让他从小就接触军务,了解军队的运作,培养他的血性与胆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