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燕王府的早膳刚摆上桌,朱棣与徐妙云正准备唤朱高炽、朱高煦等人入席,殿外突然传来下人急促的禀报声:“殿下!娘娘!天幕……天幕又亮了!这次还分成了好多块,在府里各个院落都能看到!”
朱棣与徐妙云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往日天幕只在奉天殿亮起,今日竟主动分裂,进入王公府邸,显然是有重要内容要播放。两人刚起身,便见徐达大步流星从外走进来,身上还带着清晨的寒气:“老四、妙云,咱一早赶来,就是想和你们一起看天幕。没想到这天幕倒省事,直接把画面送进府里了!”
说话间,府内各处院落的天幕同时亮起,白光汇聚成清晰的画面,黑色字迹缓缓浮现,将白沟河、铧山战后的战局,再次拉回众人眼前。
【白沟河、铧山两战结束后,建文朝中央军主力遭受重创,原有的“集中围剿”战略彻底破产,被迫从“集中兵力”转为“分散布防”,形成三大兵团:】
1. 德州兵团:由盛庸统领,收拢李景隆残部、河北溃兵共约10万人,驻守德州。德州乃运河重镇,是南北粮草运输的关键节点,盛庸在此加固城防、囤积粮草,意图依托运河优势,阻挡燕军南下。
2. 真定兵团:武定侯郭英被召回应天后,由平安、吴杰、陈晖三人联合统帅,兵力约10万,是中央军战力最强的兵团。该兵团下辖辽东骑兵、山西骑兵、甘凉铁骑三支精锐骑兵,步兵多为身经百战的淮西旧部,长期驻守真定,背靠山西、河北腹地,可随时支援德州或沧州。
3. 沧州兵团:由徐凯、胡荣、张杰等将领统领,兵力约3万,多为骑兵与新募士兵,驻守沧州。沧州位于河北东部,是德州兵团的左翼屏障,也是燕军北上北平的潜在威胁。
【此外,建文朝还调回了一位关键将领——宁远侯何福。何福乃朱元璋留下的五位开国侯爵之一(其余四位为郭英、顾成、吴高、盛庸),此前长期驻守云南边境,刚在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元年)七月大破云南土司刀干猛,平定边境叛乱。因河北战事紧急,建文帝急召何福北上,命其率领云南精锐边军(约5万人),与盛庸的德州兵团汇合,试图增强正面战力。】
【此时中央军总兵力虽恢复至25万左右,但三大兵团间距过远:德州与真定相距约200里,德州与沧州相距约150里,彼此难以快速支援,形成“三角阵势”却未能连成一线,给了燕军可乘之机。】
【再看燕军方面:经白沟河、铧山两战,燕军不仅缴获大量粮草器械,还通过“新附义勇军”吸纳了河北、山东的归附百姓,兵力从一开始的5万增至15万左右。其中,能随时投入野战的机动兵力约8万,皆为经历多场恶战的百战老兵,骑兵比例高达40%,机动性与战斗力远超中央军新募部队。】
【朱棣在河间大营召开军事会议,与众将分析战局:“中央军虽兵力恢复,但三大兵团分散,何福刚到德州,尚未与盛庸完全磨合;沧州徐凯部兵力最弱、战力最差,且远离真定、德州支援范围,是其三角阵势的薄弱点。若能先拿下沧州,便可打破中央军的左翼屏障,将河北东部纳入掌控,再集中兵力对付德州、真定兵团。若等何福站稳脚跟,三大兵团连成一线,我军便再无战机!”】
【最终,朱棣定下“声东击西”的战术:佯装进攻辽东(永平方向),吸引真定兵团注意力,随后突然掉头南下,昼伏夜出,突袭沧州。】
天幕画面随之展开:左侧是盛庸在德州操练士兵,何福率云南边军抵达,两人在城楼上商议防务;中间是平安、吴杰在真定检阅骑兵,辽东铁骑列阵而行,气势汹汹;右侧是朱棣在河间大营部署战术,张玉、朱能等人俯身看地图,眼神专注;下方则是徐凯在沧州督促士兵加固城防,士兵们动作迟缓,明显缺乏训练。
“声东击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好计策!”徐达看着天幕上朱棣部署战术的画面,忍不住抚掌赞叹,“老四这眼光,准得很!中央军三大兵团呈现倒三角之势,就左翼的沧州最弱,拿下沧州,既断了德州的左翼,又能打通北平到山东的通道,一举两得!”
傅友德此刻正在自己府中看天幕,见朱棣定下突袭沧州的战术,当即拍着桌子喊:“咱就说燕王殿下不会跟盛庸、何福硬拼!打蛇打七寸,先捏软柿子,这才是打仗的道理!徐凯那3万人,大部分都是惨败之后的残兵败将,哪经得起燕军精锐的突袭?必败无疑!”
王弼在府中与儿子一起看天幕,指着画面中中央军的部署道:“中央军这三角阵势,看着唬人,实则是一盘散沙。德州、真定、沧州间距太远,骑兵驰援都要走一两天,更别说步兵了。只要殿下抓住这个漏洞,突袭沧州,那么就是打在了中央军的七寸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