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午时的奉天殿,与往日的肃穆截然不同。殿内摆开数十张宴席,青瓷碗碟里盛着鸡鸭鱼肉,琥珀色的酒液在银壶中泛着光——向来以“抠门”闻名的朱元璋,竟破天荒地为群臣设席,让众人边吃边看天幕。
六七品的小官们哪里见过这等阵仗?握着筷子的手都在抖,不等皇帝发话,便埋头苦吃,生怕错过这一辈子难遇的美味。武将们则不拘小节,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时不时还讨论着昨日天幕里的战事;文臣们虽顾及仪态,却也忍不住频频夹菜,眼角的余光始终盯着天幕的方向。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前的御膳虽丰盛,却没动几口。他端着酒杯,目光落在天幕上,心里满是期待——今日天幕,定能揭晓白沟河之战后的战局走向。马皇后坐在一旁,看着吃得热闹的群臣,又看了看心事重重的朱元璋,轻轻叹了口气,为他夹了一块鱼肉:“重八,先吃点东西,别光等着。”
朱元璋点了点头,却只是象征性地咬了一口,目光依旧没有离开天幕。
天幕白光骤亮,画面瞬间切到白沟河战后的战场——满地的尸骸与残破的旗帜,燕军士兵正在收拢战利品,中央军的溃兵则朝着南方逃窜。黑色字迹随之浮现,带着对战场格局的精准分析:
【白沟河之战,是靖难之役的重要转折点——燕军从此前的“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但需明确的是,这场大胜并未让燕军取得绝对优势,仅让朱棣摆脱了“被朝廷一次性歼灭”的生死危机。】
【从伤亡数据来看:】
【- 燕军:虽击溃中央军中军主力,自身也伤亡惨重,兵力从战前的十万锐减至六万左右,精锐骑兵损失近半。【】
【- 中央军:损失更为惨重——御前豹韬卫、西番铁骑、西川军等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甘凉铁骑、松潘铁骑损失超过七成;高级武官阵亡者除瞿能父子、俞通渊父子、滕聚外,另有副将、参将等二十余人;总伤亡人数在8万至15万之间,取中间值推算,至少有12万士兵战死或被俘。【】
【- 残存兵力:李景隆收拢溃兵约15万,但多为步兵与非精锐骑兵,士气低落;此外,中央军仍有两支成建制部队——左翼徐凯驻守沧州(兵力3万,筑垒坚固但战力较弱),右翼平安、吴杰驻守真定(兵力8万左右,含2万辽东山西骑兵与6万淮西步兵,皆为身经百战之师)。】
【战后,朱棣在燕军大营召开军事会议,与众将分析战略选择:】
1. 进攻沧州:徐凯虽经营半年,有筑垒地域与民夫接应,但兵力过少(仅3万),且多为新兵,燕军可一战歼灭。但沧州地处偏远,拿下后对全局影响有限。
2. 进攻真定:平安、吴杰、郭英所部兵力雄厚,且骑兵精锐,真定城防坚固,燕军若强行进攻,恐陷入持久战,错失战机。
3. 追击李景隆:李景隆虽收拢15万溃兵,但部队建制混乱、士气低落,且其本人是中央军的核心指挥,若能击溃其残部,可彻底摧毁朝廷的正面作战力量,扩大胜果。
【最终,朱棣拍板:“追!李景隆绝非等闲之辈吴下阿蒙,若给他时间重整旗鼓整军备战,必成我燕军大患!”】
天幕画面随之切换,展现出燕军的部署:朱棣命孟善率领1万兵力牵制真定的平安、吴杰;命李彬率领5千兵力监视沧州的徐凯;自己则亲率4万多主力,朝着李景隆溃退的方向追击。
“好!燕王殿下这决策,够果断!”蓝玉放下酒杯,大声赞道,“李景隆那小子虽然打了败仗,可手里还有15万精兵,要是给他时间休整,迟早会卷土重来。现如今趁他病要他命,这招打得好!”
傅友德也点了点头,道:“没错。真定的平安、吴杰不好惹,沧州的徐凯威胁又相对没那么大,只有追击李景隆,才能最大限度扩大胜果。殿下的这战略眼光,确实比你这个二流将领巅峰强得多。”气的蓝玉连喝了三杯酒,没办法,徐常李傅里的傅都发话了,他还能说什么。
徐达则看着天幕上的兵力部署,若有所思:“孟善牵制真定,李彬监视沧州,主力追击李景隆——兵力分配很合理,既不会被侧翼偷袭,又能集中力量对付主要敌人。老四这几年打仗,越来越老练了。”
朱元璋听到“李景隆绝非等闲之辈吴下阿蒙”,忍不住皱了皱眉——他一直觉得自家这个外甥孙是个庸才,可天幕多次提到他“有能力”,这让他心里不禁生出一丝疑惑:难道自己之前看错了李九江?
马皇后看出了他的心思,轻声道:“重八,天幕说的是实话。九江这孩子能在白沟河战败后收拢15万溃兵,还能保持建制,就说明他不是完全无能。只是他遇到的是棣儿,才显得处处被动。”
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目光重新投向天幕。
天幕画面一转,展现出燕军追击的场景——数万骑兵沿着官道疾驰,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远处,中央军的溃兵正狼狈地朝着南方逃窜。黑色字迹的节奏加快,如同追击的马蹄声般急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