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则道:“陛下放心,臣会暗中给燕王殿下送信,告诉他五侯的弱点和建文帝的部署,让他有个准备。”
朱元璋点了点头,满意地笑了:“好!有你们这句话,咱就放心了。你们都是咱的老兄弟,咱相信你们不会让咱失望。”
三人躬身道:“臣等定不负陛下所托!”
走出御书房,徐达对郭英、何福道:“陛下也是没办法,才让咱们这么做。咱们可得小心,别被建文帝和齐泰、黄子澄发现了。”
郭英点了点头:“放心,咱会做得隐蔽些。将来要是真跟燕王殿下对上,咱就假装打不过他,让他赢几场,也好让建文帝知道,燕王殿下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何福也道:“没错。咱还可以故意拖延时间,让燕王殿下有机会积蓄力量。只要拖到建文帝不耐烦,换了主帅,咱们的机会就来了。”
三人相视一笑,心里都有了主意。他们知道,这么做是对不住建文帝,可也是为了大明,为了陛下,他们只能这么做。
此时天幕再揭:【中生代三巨头登场,朱棣地狱局初显】
紫禁城的余辉还没落下,奉天殿的铜鹤上凝着一层薄霜,值守的锦衣卫刚换完班,就见头顶天幕“嗡”地一声亮起,白光穿透雾气,在青砖地上投下大片光斑。刚看完开国五侯爵的硬家底,天幕又要揭建文武将班底,他倒要瞧瞧,自己到底给允炆留了多少能打的人。
马皇后坐在后宫之中,手里捻着佛珠的速度不自觉加快,眼神里满是忐忑。徐妙云站在后宫嫔妃队列里,双手紧紧攥着裙摆,指尖几乎要嵌进布料里——刚刚听五侯爵的事迹就够让人揪心了,现在再来一批将领,夫君将来的路怕是更难走了。朱棣则站在徐妙云旁边,少年人的脊背挺得笔直,可紧抿的唇角还是泄露了他的紧张,他知道,天幕接下来要讲的,是比五侯爵更棘手的“中生代力量”。
天幕的白光渐稳,一行行墨色字迹如刀锋般锐利,带着几分“好戏才刚开始”的调侃,看得殿中众人瞬间屏住呼吸:
【别以为开国五侯爵就够朱棣头疼了!建文朝的武将班底,藏着更狠的角色——中生代三巨头!宋晟、瞿能、杨文。这三位可不是靠资历混爵位的老臣,而是正当年富力强、能征善战的猛将,一个守西北压得北元喘不过气,一个镇西川打得叛军哭爹喊娘,一个守辽东手握朱元璋亲赐的“尚方宝剑”(诗),今儿个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让大伙儿看看,朱棣面对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狱开局”!】
“中生代三巨头?”朱元璋皱着眉放下茶杯,“咱怎么没听过这说法?宋晟、瞿能、杨文……这三个小子倒是有些本事,可真能称得上‘巨头’?”
徐达站在一旁,眼神也凝重起来:“陛下,这三位确实不简单。宋晟在凉州练的甘凉骁骑,比蒙古骑兵还能打;瞿能在西川平叛,从来都是冲锋在前;杨文守辽东,手里还有吴高、平安这两个得力助手。要是建文帝真把他们派出去,燕王殿下的麻烦可就大了。”
燕王府内朱棣听到“甘凉骁骑”“吴高、平安”这些名字,心里猛地一沉——他早年跟着徐达打蒙古时,就听过甘凉骁骑的威名,那是西北最精锐的骑兵;而吴高、平安更是以善战闻名,要是他们跟着杨文来北平……
【西宁侯宋晟:断北元右臂的“西北狼”】
天幕的字迹转成苍黄色,像是描绘着凉州的戈壁荒漠,风沙扑面的画面感瞬间袭来,看得众人仿佛置身于西北战场:
【第一位登场的,是西宁侯宋晟,字景阳,凤阳府定远县人——正儿八经的“淮西老底子”,跟朱元璋算是同乡。至正十二年,他就跟着父亲宋朝用、兄长宋国兴投奔红巾军,从濠州起兵开始,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刀光剑影里闯出来的硬汉子。】
【洪武元年,宋晟跟着大军攻克建宁,立下战功;洪武四年,升任怀远将军,后来又调任江西都指挥使,管着一省的兵马,算是年少有为。可这小子性子太刚,洪武十二年因为一点小事犯了错,被降为凉州卫指挥使——谁知道这一降,倒让他在甘凉闯出了大名堂!】
【凉州是大明西北的门户,常年受北元骚扰,宋晟到了凉州后,没怨天尤人,反而一头扎进军营,天天跟着士兵操练,还把甘、凉两地的精锐骑兵整合起来,练出了一支“甘凉骁骑”。这支部队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比北元的骑兵还能打。】
【洪武十七年,北元的把都刺赤带着两万余人直扑凉州,想抢一把就跑。宋晟一看这情况,没按常理出牌——你打我的凉州,我就端你的老巢!他留下少数士兵守凉州,自己带着甘凉骁骑,日夜兼程,直扑北元的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把都刺赤打了半天凉州,没攻下来,正纳闷呢,突然听说老巢被袭,吓得魂都没了,赶紧带着大军回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