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沉寂了约莫一炷香的工夫,奉天殿内的气氛刚稍有缓和,殿外忽然刮起一阵秋风,卷着金桂的碎瓣飘进殿来。不等众人反应,头顶的天幕骤然亮起,这一次的白光比先前更盛,竟将半个夜空都染成了银白色,一行行字迹如奔腾的骏马般跃然幕上,直看得众人屏息凝神——
若论洪武朝皇子军功,秦晋燕三王当属翘楚,而燕王朱棣,实为其中最耀眼者。此子文武双全,胸有丘壑,朱元璋曾不止一次在朝堂之上、后宫之中慨叹:“诸子之中,四子棣儿最类朕。”这话非是空谈,洪武二十三年那场漠北奇功,便足以证明朱棣的惊世之才。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掰着手指算了算,眼下是洪武十四年,再过九年,棣儿也才三十岁。他忍不住看向站在殿中左侧的朱棣,此刻的少年皇子身着宝蓝色常服,腰束玉带,虽只有十三岁,却已显露出挺拔的身形,只是脸上还带着几分少年人的青涩。朱元璋心里犯起了嘀咕:这小子现在看着还没樉儿活泛,九年之后真能立下什么“奇功”?
徐达站在一旁,听到“最类朕”三个字,忍不住挑了挑眉。他跟朱元璋打了半辈子仗,太清楚“类朕”意味着什么——那是敢打敢冲、能谋善断,还得有股子不服输的狠劲。他悄悄打量着朱棣,想起这小子去年还跑到自己府上,缠着要学骑兵战术,当时他还觉得这皇子娇气,怕是吃不了军营的苦,现在听天幕这么说,倒有些好奇起来。
天幕的字迹继续滚动,像是在为众人展开一幅漠北征战图:
洪武二十三年正月,北元太尉乃儿不花率部盘踞漠北,时常袭扰大明边境。此人为北元名将,精通骑兵战术,麾下三万精锐皆是百战之师,乃是北元王庭之外唯一能依仗的军事力量。为了肃清此人,朱元璋曾先后派遣徐达、李文忠、傅友德等开国名将率军出击,可乃儿不花行踪诡秘,如同草原上的狐狸,数次躲过明军的围剿;即便蓝玉在洪武二十一年打出捕鱼儿海大捷,大破北元王庭,也未能将乃儿不花擒获。
“乃儿不花……”徐达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眉头皱了起来。他想起洪武五年那次北征,自己率军追击北元残部,曾与乃儿不花的部队短暂交手,那家伙的骑兵确实厉害,来去如风,打了就跑,想追都追不上。后来李文忠、傅友德也都跟他交过手,每次都是眼看要追上,却被他借着草原的风沙或是夜色逃脱,没想到这小子竟能让大明这么多名将头疼。
李善长也凑过来,小声对徐达道:“徐将军,这天幕说乃儿不花这么难缠,连您和李将军都拿他没办法,燕王殿下真能对付得了他?”
徐达没说话,只是目光紧紧盯着天幕,心里也有些期待——若是棣儿真能拿下乃儿不花,那可真是立了大功了。
天幕上的字迹一顿,随即又亮起新的内容,这一次,竟带着几分“讲故事”的生动:
洪武二十三年三月,朱元璋下旨,命燕王朱棣率军出征漠北,围剿乃儿不花。这是朱棣三十岁时第一次独立统兵作战,在此之前,他虽常随徐达在军营历练,却从未担任过主帅。消息传出,朝堂上下议论纷纷,有人说“燕王年少,恐难当大任”,有人说“乃儿不花狡猾,燕王怕是要栽跟头”,连秦晋二王都在私下里等着看朱棣的笑话。
“嘿,这俩小兔崽子!”朱元璋一看这话,当场就乐了,指着跪在地上还没起身的朱樉和朱棡,笑骂道,“你们俩是不是也这么想?觉得棣儿打不过乃儿不花,想等着看他出丑?”
朱樉和朱棡吓得一哆嗦,连忙磕头:“父皇,儿臣不敢!儿臣只是觉得乃儿不花太过难缠,担心四弟的安危……”
“担心?”朱元璋哼了一声,“你们是担心他立了功,抢了你们的风头吧!”
朱樉和朱棡被说中了心思,脸涨得通红,再也不敢说话。马皇后在一旁笑着劝道:“重八,孩子们也只是随口说说,别这么较真。再说,棣儿第一次统兵,大家担心也是正常的。”
朱元璋点了点头,目光又回到天幕上,心里却对朱棣多了几分期待——他倒要看看,这个“最类朕”的儿子,第一次统兵能打出什么名堂。
天幕的字迹继续往下走,将漠北的战事娓娓道来:
朱棣率军出了北平,一路向北,进入漠北草原。此时的漠北正值春寒,风沙漫天,不少士兵都冻得瑟瑟发抖,连战马都有些不耐。可朱棣却丝毫不在意,他穿着跟普通士兵一样的铠甲,白天亲自勘察地形,晚上则在帐篷里研究乃儿不花的行军路线,还时常跟老兵们聊天,询问草原的气候和地形。
有一次,一个老兵跟他说:“殿下,乃儿不花这小子狡猾得很,他知道咱们明军擅长攻城,不擅长草原奔袭,所以每次都躲在沙漠深处,等咱们粮草快耗尽了再出来偷袭。”朱棣听了,点了点头,心里有了主意。
“这小子,倒还懂得虚心求教。”朱元璋看着天幕上的描述,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最讨厌的就是那些仗着自己是皇子就目中无人的人,棣儿能跟老兵聊天,说明他知道“兵贵神速,更贵知彼”的道理,这一点,比樉儿和棡儿强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