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承锦的脑海中,浮现出万年阁那泛黄史册上冰冷的一行字:
【梁历四五年,兵部尚书顾良臣意图通敌大鬼,经大皇子苏承瑞彻查,满门抄斩。】
他收回思绪,目光转向关临:“至于你,我记得顾良臣推行精兵制后,分发了不少军旗番号。”
“你是哪一军的?”
汉子胸膛剧烈起伏,像是用尽了全身力气才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声音嘶哑如砂石摩擦:“原边关,平陵军……”
他顿了顿,眼中情绪翻涌:“登城营,满千长,关临。”
苏承锦微微一怔。
他猜到关临来自悍不畏死的先登营,却没想到竟是统领千人的满千长。
边境三关六城,是平陵王带着平陵军从恶贼嘴里硬生生抠出来的。
攻下这三关六城,战死最多的,便是登城营。
一个登城营的满千长,放到京城禁军,足以当个都尉。
如今,却如丧家之犬……
“叙旧到此为止。”
苏承锦将一块新炭添入炉中,炉火“刺啦”一声,烧得更旺了:“说说吧,你们来,所为何事?”
“殿下无需试探。”
顾清清终于开口,声音清冷,“今日我二人前来,只为投靠。”
“放眼整个皇城,敢收留我等的,恐怕只有在世人眼中‘装傻’的九殿下了。”
“何况殿下府中刚遣散家仆,正是用人之际,多添两个下人,无可厚非。”
“小女子身无长物,唯有腹中几分学识,或可为殿下分忧。”
“若殿下信不过,留我做个暖床丫鬟,小女子也心甘情愿。”
“关临是个粗汉,有的是一把子力气,任凭殿下驱使。”
苏承锦笑了,他没有接话,只是看着顾清清的眼睛:“我不是傻子,知道你所求为何。”
“但你凭什么认为,我会帮你?”
“因为殿下虎狼环伺,日后若想如愿前往边关,身边少不了我们这样的人。”
“在这波诡云谲的京城,殿下更需要有人为您分担。”
苏承锦看向白知月,后者只是微微摇头。
他站起身,走到顾清清面前,端详着她那张清冷倔强的脸,忽然笑道:“我还真有点想把你当暖床丫鬟了。”
“知恩,去把东厢房收拾出来,带顾姑娘过去。”
“至于关将军,就委屈你和知恩挤一挤了。”
顾清清闻言,立刻就要下跪行礼,却被苏承锦一把扶住:“我这儿没那么多规矩。奔波许久,早些歇息吧。”
二人跟着苏知恩离开后,白知月端着茶递了过来,顺势替他捏起了肩膀,巧笑嫣然:“殿下,不怕我心怀鬼胎?”
苏承锦猛地拍了下她的手,笑道:“夜深了,再不回去,是真打算给我暖床?”
白知月揉着发红的手背,娇嗔地白了他一眼,嘀咕着“不解风情的木头”,转身回房去了。
苏承锦看着那道火红的倩影消失在月色中,笑着摇了摇头,也回了自己房间。
另一边,苏知恩带着两人穿过庭院。
“关大哥,前面那间就是我的屋子,原是府上总管住的,地方很大,你先过去。”
“我带顾姐姐去东厢房。”
关临看向顾清清,见她点头,才转身离去。
夜风刺骨,苏知恩下意识地加快了脚步。
顾清清裹紧斗篷,看着前方少年单薄的背影,眸光微动。
这小家伙,怕自己冷,特意走快了些,却又始终保持着半步的距离,怕唐突了自己。
“知恩?很好的名字。”
她难得主动开口:“是读书人家的孩子?”
“我不是。”
苏知恩摇摇头:“我父母早就没了,知恩是殿下给我取的名字,我很喜欢。”
“殿下还让我随了他的姓,如今,我也算有家了。”
顾清清脚步一顿。
赐国姓?
这个看似普通的少年,在苏承锦心中的分量,远比她想象的要重。
“你今年多大了?”
“十五了。前阵子殿下给我算的,不然我也不清楚。”
“当时殿下还很吃惊,说看我瘦小的样子,以为才十二三岁。”
一提到苏承锦,苏知恩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给这清冷的夜添了几分暖意。
顾清清看着不断说话的苏知恩,眼角似乎也有了一丝笑意,似乎是想起了以前还在湘州老家的时候那些小孩子们。
“知恩,你觉得……殿下是个怎样的人?”
苏知恩沉默了片刻,认真地思考着:“殿下是个极好的人,待谁都笑呵呵的,没半点架子。”
但有时候……我又觉得他很孤独。”
“我好几次起夜,都看见他书房的灯还亮着。”
“殿下的学问也很大,我的字都是他教的。”
“他还喜欢给我讲故事,讲将军,讲江湖……比学堂的先生讲得好听多了。”
“那个白姐姐,也喜欢听殿下讲故事,有时候还会被故事惹哭呢。”
“我现在认真读书习武,就是想将来能帮殿下分担一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梁朝九皇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梁朝九皇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