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樊一蘅起得比平时更早
他亲自整理朝服,将官印擦拭得锃亮
夫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默默地帮他系好衣带,眼中含泪。
老爷......夫人欲言又止,最终只是点了点头。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带着一个老仆,乘着一辆简陋的马车悄然离去
马车驶过重庆街头时,他忍不住掀开车帘,最后看了一眼这座他奋斗了五年的城市
街市刚刚苏醒,早点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百姓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望盛世如愿。
他轻声说道,放下了车帘。
与此同时,嘉陵宫内,朱亨嘉正在批阅奏章。
当他看到樊一蘅的辞呈时,手中的朱笔顿住了。他反复读了好几遍,特别是最后那句望盛世如愿,让他的眼眶有些发热。
监国,可要派人追回樊相?内侍小心询问。
朱亨嘉摇摇头,声音低沉:不必了。让老臣体面地走吧。
他走到窗前,望着滚滚长江,想起五年前第一次见到樊一蘅的情景。
那时这位老臣衣衫褴褛,却带着一箱箱珍贵的典籍前来投奔。那些书,很多都是樊家数代人的珍藏。
传旨:
朱亨嘉转身,声音有些沙哑,
樊一蘅致仕,加太子少保衔,赐金百两,准其回乡颐养天年。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告诉四川巡抚,樊相归乡,一应供给皆按致仕宰相例。若有怠慢,朕决不轻饶。
一个月后,樊一蘅回到叙州。他没有住进官府安排的宅邸,而是在城郊买了一处简陋的院落。
每日里,他或在书院教书,或与老友品茶论道,看似闲适,眼中却总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忧色。
某日,学生问起朝中近事,他沉默良久,方才缓缓道:
老夫虽不在其位,仍盼天下太平。尔等当用心读书,将来若能出仕,须记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而远在重庆的朱亨嘉,将樊一蘅的辞呈小心收在一个紫檀木匣中。在新颁布的《大明海贸公司条例》扉页上
他亲手写下望盛世如愿五个字,并在末尾盖上了自己的印章。
这既是对一位老臣的告慰,也是对自己使命的鞭策。
每当夜深人静,批阅奏章疲倦之时,他总会打开那个木匣,看看那份辞呈,然后继续伏案工作。
盛世,这是他给樊一蘅的承诺,也是给天下人的承诺
喜欢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