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队行至南方临江府时,江面的雾气还没散。苏砚微扶着船舷往下看,只见沿岸的农田全被洪水淹了,倒伏的稻穗泡在浑水里,偶尔能看见几间半塌的草屋,屋顶挂着的破席子在风里晃得人心慌。
“王妃娘娘,临江府知府王大人带着人在码头接您了。” 侍卫轻声提醒。
苏砚微拢了拢身上的披风,刚下船就见一个穿绯色官服的胖子快步迎上来,脸上堆着谄媚的笑:“下官王怀安,恭迎靖王殿下、王妃娘娘!下官已经备好行宫,还炖了南方的鲜鱼汤,您二位快随下官歇歇脚!”
萧璟渊瞥了他一眼,语气冷淡:“先带我们去灾情最重的地方,行宫和鱼汤不必了。”
王怀安的笑僵了一下,赶紧点头:“是是是,下官这就带您去!”
可他却故意绕着路,专挑灾情轻的地段走,沿途还让衙役提前驱散了流民。苏砚微看在眼里,没戳破,只悄悄从袖中摸出小画本,用炭笔快速勾勒 —— 画里王怀安走在前面,身后的流民被衙役推搡,远处的草屋塌了一半,却没一个官差上前帮忙。
“王大人,” 苏砚微突然停下脚步,指着不远处的一片芦苇荡,“那里好像有人家,我们去看看吧?”
王怀安脸色一变,急忙阻拦:“王妃娘娘,那里水太深,不安全!再说里面也没几个流民,咱们还是去前面的赈灾棚吧,那里准备了粥饭,看着也体面些。”
“体面?” 萧璟渊冷笑一声,直接拨开他的手,“本王倒要看看,你这临江府的灾情,到底有多‘体面’。”
一行人踩着没过脚踝的泥水走进芦苇荡,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 十几间草屋全塌了,十几个流民蜷缩在一块高地上,老人抱着饿得哭不出声的孩子,妇人手里攥着发霉的草根,见了官差不仅不迎,反而往后缩,眼里满是恐惧。
“你们怎么不去赈灾棚领粥?” 苏砚微蹲下来,轻声问一个老婆婆。
老婆婆抹了把眼泪,声音发颤:“去了也没用啊!王大人的人把粥掺了一半水,还得给衙役塞钱才能领,我们这些穷鬼,哪有钱啊……”
林墨在一旁听得眼眶通红,掏出自己带的干粮递过去:“婆婆,您先吃点垫垫肚子。”
苏砚微拿出画本,指尖的炭笔飞快移动 —— 她用 “焦墨法” 画下老婆婆枯瘦的手,用 “淡彩法” 晕出孩子蜡黄的脸,连草屋里露出的半截发霉的房梁都画得清清楚楚。王怀安站在旁边,额头上的汗越冒越多,手都开始发抖。
“王大人,” 萧璟渊走到他面前,声音冷得像冰,“你不是说赈灾棚准备了粥饭吗?怎么流民还在吃草根?还有,皇上拨的赈灾粮呢?”
王怀安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殿…… 殿下,粮…… 粮食在路上,还没到呢!”
“没到?” 苏砚微举起画本,“可我刚才看见城西的粮仓门是开着的,里面堆着的好像不是空袋子吧?”
原来刚才绕路时,她就注意到城西粮仓的烟囱在冒烟,还隐约看见衙役往里面搬东西,特意在画本上记了下来。王怀安脸色惨白,再也瞒不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殿下饶命!下官…… 下官只是暂时挪用了一点粮食,等灾情缓解了就还回去!”
“挪用?” 萧璟渊让人拿出从京城带来的账册,“皇上拨了三万石粮食,你账本上只记了一万石,剩下的两万石去哪了?是不是被你卖了换钱,填你赌坊的窟窿了?”
这话一出,王怀安彻底瘫了 —— 他嗜赌成性,欠了一屁股债,竟真的把赈灾粮卖了还债。萧璟渊当即让人把王怀安押起来,又派侍卫去接管粮仓,打开仓门放粮。
流民们听说有粮食,都激动地围过来,苏砚微和学员们趁机拿出画具,在赈灾棚里支起画案。张丫蹲在孩子身边,画下他们领到粮食后笑出豁牙的模样;李娘站在粮仓前,画下官差们扛着粮食的场景;林墨则帮苏砚微磨墨,时不时给流民递水。
苏砚微画的是一幅《赈灾图》—— 画面中央是打开的粮仓,粮袋堆得像小山,萧璟渊站在粮仓前指挥放粮,她自己则在一旁给流民递粥,周围的流民有的捧着粮袋,有的抱着孩子,脸上都带着久违的笑容。她特意用 “露染法” 给画面添了层柔光,让整个场景既真实又温暖。
“王妃娘娘,您画得真好!” 一个流民看着画,激动地说,“要是把这画贴出去,肯定有更多人愿意帮我们!”
苏砚微点头,让人把画拓印了几十份,张贴在临江府的大街小巷。没想到才过了两天,不仅当地的商户主动捐粮捐钱,连周边州府的百姓都赶着来帮忙,甚至有远在京城的官员,看了传回去的画,特意派人送来物资。
赈灾棚里的人越来越多,苏砚微又让人画了《流民返乡图》,教流民们画自己家乡的模样,说等水退了,就帮他们重建家园。学员们也越来越熟练,有的画下重建房屋的图纸,有的记录流民的需求,连之前胆小的张丫,都敢主动跟流民聊天,收集素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