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色初凝,御书房外的梅枝在晨光中微微颤动。苏桐立于窗前,指尖轻抚着案上一卷密折,目光落在那墨迹未干的字句间,眉心微蹙。
昨夜皇后之事虽已暂告段落,可她心知,真正的风暴才刚刚酝酿。皇帝并未彻底动摇对守旧派的信任,而那些蛰伏已久的大臣们,也绝不会就此罢休。
“娘娘。”林嬷嬷低声禀报,“兵部尚书府传来消息,说是尚书大人今日早朝前已与几位老臣密谈良久。”
苏桐缓缓点头,将密折合拢,放入袖中。她步出御书房,寒风扑面而来,吹得她披帛翻飞如蝶。她深吸一口气,抬脚向朝会方向而去。
· · ·
朝堂之上,气氛沉闷如铅云压顶。众臣分列两侧,皆神色肃然。玄烨宸端坐龙椅之上,目光淡漠地扫过群臣。
“近日,有数位大臣联名上奏,称新政推行过急,恐扰国本。”他声音不重,却令殿内众人皆屏息静听。
太傅欧阳鸿儒缓步出列,躬身道:“陛下,新政确有益处,然其改动之大,牵涉深远。若无稳固根基,贸然施行,恐生变故。”
此言一出,群臣之中有人颔首附和,亦有几人神情复杂,沉默不语。
苏桐立于阶下,静静听着。她早已料到这一幕,只是没想到来得如此迅速。皇后虽被罚俸闭门,但她的背后,始终站着一群根深蒂固的守旧势力。他们不愿轻易放手,更不愿看到一个女子,在朝堂之上引领变革。
“太傅所言极是。”一名年长官员随即出列,语气凝重,“臣以为,当暂缓新政,待朝议再定。”
“臣附议。”
“臣亦以为不可操之过急。”
一道道声音接连响起,如潮水般涌来。苏桐站在原地,神色未变,唯有指节在袖中微微收紧。
玄烨宸目光微沉,望向苏桐:“贵妃有何见解?”
她上前一步,声音清亮却不失柔和:“陛下,新政并非骤然更改祖制,而是因时制宜,顺应天下所需。边疆战事频发,军备落后;民生凋敝,赋税繁重。若一味守旧,不思革新,国何以安?”
她顿了顿,目光一一掠过那些反对的大臣:“诸位大人担心新政扰乱国本,却未曾细察其成效。新军训练已见雏形,兵部试行之法亦有成效。若此时叫停,岂非前功尽弃?”
殿内一时寂静,连烛火跳动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太傅眉头微皱,正欲开口,却被玄烨宸抬手制止。
“此事,朕自会权衡。”皇帝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退朝。”
· · ·
午后,御书房内,光影斑驳。
苏桐独坐案前,手中拿着一份誊抄的密议记录副本。纸张略显粗糙,字迹潦草,显然是仓促之间誊写而成。
她细细浏览,忽然注意到末尾一行未署名的批注:
“国不可一日无制,祖宗法度岂容轻改?”
字体虽与太傅欧阳鸿儒相似,但笔锋略显生硬,像是刻意模仿。
她心中一动,将纸页置于灯下细看,果然发现某些笔画转折处略有迟滞,似是故意掩饰痕迹。
她轻轻放下纸页,目光沉静。
这不仅是一场政见之争,更是一场关于权力的较量。守旧派已开始行动,他们不再满足于口舌之争,而是试图通过舆论施压,逼迫皇帝收回成命。
她必须尽快找出对策。
· · ·
两日后,尚书府外,雪落无声。
苏桐遣人送帖,假意拜访兵部尚书亲信幕僚。对方虽仍拒客,却未拒绝她安排之人入府饮茶。
暮色渐浓,府中厅堂暖意融融。
“……贵妃娘娘此次改革,确实令人耳目一新。”那幕僚端起茶盏,轻啜一口,“只是,毕竟牵动太多,非一人之力可为。”
苏桐安排之人不动声色地笑道:“听说兵部已开始试用新式器械,不知成效如何?”
幕僚闻言,笑容略僵,旋即恢复如常:“尚可,不过……若无圣上亲自允准,谁敢擅自更改兵部章程?”
那人微微一笑,不再多问。
· · ·
三日后,御花园偏殿,梅花疏影横斜。
苏桐设宴,邀请一位关键中间派大臣赴席。席间,她赠其子一本《算术启蒙》,并低声提及昔日旧事。
“当年大人因贪墨被贬,幸得陛下宽恕,方能东山再起。”她语气平和,“如今局势未明,还请大人慎重。”
那大臣神色微变,低头沉思许久,终是叹息一声:“娘娘所言极是。”
临别时,他忽然驻足,低声道:“若新政终不可行,娘娘可愿保全老臣?”
苏桐望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她知道,守旧派已悄然布网,而她,也必须加快脚步。
· · ·
夜色深沉,御书房内烛火摇曳。
苏桐立于案前,手指无意识地轻敲桌面,思索着新政的困境。
窗外,风声渐起,吹得檐角铜铃叮当作响。
喜欢凤途冰魄:逆袭女帝传奇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凤途冰魄:逆袭女帝传奇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