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策划了一场名为“沉默成本展”的游击式艺术行动。
深夜,在北京、上海等十个城市人流量最大的地铁换乘通道里,一夜之间出现了十面巨大的互动墙。
墙的左侧,用精美的字体罗列着各大厂招聘时最爱用的宣传语:“成长比薪资更重要”、“拥抱变化”、“把公司当成你的家”。
而在右侧,则对应着触目惊心的真实代价——
一张被揉皱的孩子停药通知单,旁边是父亲因拒绝无偿调岗而被辞退的记录。
一对年轻夫妻为了保住岌岌可危的“奋斗者”工龄,深夜讨论不敢生二胎的聊天记录截图。
一叠厚厚的、凌晨三四点的打车发票,旁边是一行小字:“为了一个永远无法兑现的晋升承诺”。
墙边放着一桶荧光笔,旁边写着:“你的沉默,价值几何?请写下你的账单。”
陈导的镜头冷静地记录下这一切。
她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将镜头长久地定格在一个年轻女孩的背影上。
那个女孩在墙上“为了转正机会,我忍耐了三个月的职场性骚扰”一行字上,用荧光笔狠狠划掉,写下“我不忍了”四个字时,那颤抖不止的手。
当晚,#谁在为你的忍耐买单#话题取代了#别让愤怒绑架职场#,以无可阻挡之势登顶热搜。
舆论的战场,攻守之势瞬间逆转。
如果说阿哲和李曼的行动是点燃了民众的情感,那顾沉舟的出手,则是一记精准刺向对手心脏的法律重拳。
他抓住那篇报道“破坏商业环境”的逻辑漏洞,直接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实名提交了一份《关于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声明真实性审查的建议书》。
建议书中,他附上了《宪章》发布前后,各地劳动仲裁案件类型的变化趋势数据,用事实证明《宪章》起到的恰恰是“普法和规范”作用。
他在建议书的结尾,写下了极具杀伤力的一段话:
“当一个组织或多个组织,在公开财报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声称自身致力于推动和谐、健康的劳动关系,却在私下投入巨额资金,有组织地抹黑、打击劳动者用以自我保护的普法工具时,此行为是否已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广告法》中所定义的‘虚假宣传’?”
这份建议书,他同步发起了网络联署,短短一天之内,获得了七十二位国内顶尖的法学学者、劳动法律师和独立媒体人的实名签名支持!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一周后,顾沉舟的律所后台收到了好几家曾公开批评《宪章》“不专业”的知名律所发来的匿名邮件,旁敲侧击地寻求合作,希望能得到那款法律应答APP的“企业端反制模板”。
原因无他——他们的大客户,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员工,集体援引《宪章》条款来维护自身权益的压力。
敌人,正在被迫学习他们曾经鄙夷的武器。
深夜,办公室里只剩下林夏一人。
她收到了一条来自某国内头部招聘平台的内部员工发来的匿名私信。
内容是一张后台系统的截图,上面赫然显示,其风控部门已经将“在个人动态或直播中提及《打工人防身宪章》”列为平台黄V(认证大V)用户的“高危敏感行为监测项”。
他们开始在源头掐断传播的喉舌了。
林夏盯着那张截图良久,眼中没有丝毫意外,反而燃起一丝冷冽的战意。
她忽然起身,没有预告,直接打开了“还没想好站”的官方直播间。
背景,是那面贴满了无数打工人“沉默账单”照片的互动墙,屏幕一角,弹幕正在疯狂滚动。
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举起了手中那本经过无数人修订,已经迭代到V5.0版本的《打工人防身宪章》打印稿。
弹幕瞬间爆炸,礼物和提问刷满了整个屏幕。
林夏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所有喧嚣:“有人说,它太偏激。有人说,它在煽动。但今天,我想告诉你们一件事。”
她将镜头拉近,对准自己平静的脸,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
“你们越是害怕它流行,越是想方设法地封堵它,就越是证明,它戳中的,是真问题。”
话音未落,直播间的画面突然卡顿,随即猛地一黑,屏幕上跳出冰冷的提示:“因技术故障,直播已中断。”
在画面彻底消失前的最后一帧,定格的是林夏嘴角那抹意味深长的冷笑。
窗外,积蓄已久的暴雨终于倾盆而下,一道惨白的闪电悍然劈开夜空,瞬间照亮了远处城市地标高楼上那还未熄灭的巨幅桥墩投影。
那行字,在电光中显得格外刺眼,像一句泣血的诘问:
“你说我偏激?可你给的路,早就塌了。”
直播被掐断了。
舆论的火被压制了。
但林夏知道,这绝不是结束。
堵截和抹黑,只是最低级的手段。
当这些都失效时,更高级的玩法就要登场了。
堵不住愤怒的嘴,他们就会尝试给你发一块“理中客”的金牌。
这套路,她太熟了。
喜欢从被辞退到被敬畏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被辞退到被敬畏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