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元正干笑一声,“其实只要做法得当,也能做出好吃的饭食。而且它耐旱、易种,适合岭南多山的地形。”
王妃看着他那副强撑镇定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行吧,既然你都安排好了,那就试试看。不过,你可得教教厨房的人怎么做,别真把粟米做得像猪食。”
“……我尽力。”应元正无奈地回答。
当天晚上,他拉着孙使亲自去厨房……指挥各位师傅,让他们做一桌土豆,红薯,玉米大餐。
他将所有人都请了过来。柳玉清、沈玉、何江、孙使,再加上小东儿和刘健。
原本还想请王妃一起,但她婉拒了,说自己要去伺候王爷用膳。
沈玉和何江许久未见,自然少不了一番寒暄。
自从何江放弃科举之路,便一直待在珠海城。而沈玉一心备考,也没离开过岭南。
但在沈玉考中童生后,何江还是给他写了封恭贺的信件。
“你是来问世子到底有什么计划的?”何江在刘健那得知,沈玉昨天便来过了。
沈玉点点头,神情复杂,“书院里的大家都在讨论八岁的钦差大臣,大家都不服气。说世子是靠平南王府的身份,才得到这个职位的。”
他顿了顿,“我也不服气,世子比他们强得多。所以我来,想问问世子的打算,没成想……”
这些话,他终究没有对应元正说出口。回头想想,这也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世子不愿意管,一定是有他的苦衷。
他不相信那个说出要‘士绅纳税’的少年,能对岭南的现状漠不关心。
何江不知道沈玉没说完的话是什么,但至少他是将自身的愿望强加到了应元正身上。
明知应元正的真正目的,却因为考虑到自己的家人而退缩。无法助他一臂之力,却仍希望岭南能有所改变。
想到自己的行为,两人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坐在一旁的柳玉清看了他们一眼。
“柳小姐,好久不见。”何江轻咳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
柳玉清淡淡一笑,“我们倒也不算久别,上个月不是刚见过吗?”
她说话总是直白却不失礼,老是让何江措手不及,虽然现在已经习惯多了。
见沈玉一脸疑惑地看着两人,何江笑着解释,“多亏了柳小姐,我的拉丁文和葡萄牙语才有了长进。”
沈玉点了点头,他走的是科举之路,对这些“洋文”自然不感兴趣。
“我之前看了那本书,还是有些不懂的地方,想向柳小姐请教。”何江又补充了一句。
“哪部分?”柳玉清问。
两人讨论起了书籍,不过用的是拉丁文。
沈玉听不懂,正考虑着是不是让他们翻译一下比较好,应元正和孙使已经带着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走进来了。
桌上除了土豆系列的菜,就是按照王海龙送回来的食谱做的玉米和红薯,那些没有的食材,厨师便用其他的调料巧妙替代了。
应元正兴致勃勃地介绍每一道菜,在场的人只有沈玉目瞪口呆,因为他一道都没见过。
但他看柳玉清都神色平静,也按捺下心中的好奇。直到亲自尝了一口,才震惊于眼前的美味。
“这些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沈玉感叹道。
这正是应元正邀请他的原因之一,读书人往往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而他要将这些推广出去。
“等我们店开张了,我第一个通知你来吃。”应元正笑道。
这件事是他在厨房里和孙使商量的,连小东儿和刘健都不知道。
孙使也配合地站起身,“没错,大家等着吧,等着我们的酒楼开门迎客!”
“这店打算开在哪?”刘健好奇地问。
“就开在岭南。”应元正回答他。
开在珠海推广的速度太慢了。
沈玉眨眨眼睛,也就是说,这些好吃的菜以后都能吃到了?
“等你们开了,我一定带着同窗来捧场!”他立刻表示支持。
“好啊!那你可得告诉他们这是什么做的。”应元正笑得灿烂。
这顿饭吃了将近半个时辰,这期间他们没讨论国家政策,也没有讨论外部敌人。只是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美食、畅聊未来。
宴席将尽时,应元正缓缓端起茶杯,目光从左至右,一一扫过在座诸人,“我以茶代酒,感谢各位对我的信任。”
他语气平静,却透着郑重,“若没有孙大人运筹帷幄,没有小东儿细心照料,没有刘健忙前忙后……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做不成任何事。”
孙使第一个开口,“世子虽年少,但见识与决断早已超越常人。该感谢的……应该是我。”
要不是应元正,他们的武器怎么会领先别人,又怎么能占领马尼拉。粮食,教育……每一项都有应元正的功劳。
坐在孙使旁边的是何江,他真诚地说道:“世子,遇见您,是我人生一大幸事。”
如果不是当年应元正的那番话,他哪里能醒悟过来,看清自己的方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成冷宫皇子:从挨打到打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成冷宫皇子:从挨打到打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