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河的轰鸣,从最初的震撼,逐渐化为一种永恒的背景音,如同这片幽暗世界的心跳,规律而有力。铁蛋的高热在服用了白叶草汁后,于次日清晨终于退去,虽然孩子依旧虚弱嗜睡,但呼吸已然平稳,小脸上不正常的潮红也褪去了。王氏和春婶悬着的心终于落下,看向那奔腾不息的地下暗河时,眼中也少了几分畏惧,多了几分感激——毕竟是它岸边生长的草药救了铁蛋的命。
危机解除,生存与建设的任务便迫在眉睫。这处地下空腔虽好,但若要长期栖身,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首要的便是光明。荧光苔藓提供的微光足以视物,但无法支撑精细工作和驱散心底对黑暗的恐惧。林栖找到的“石脂”和那种中空的芦苇杆是解决之道,但储量需要探明,制作也需时间。
沈云疏将人员再次分工。沈云墨负责带领阿禾和大丫,在林栖划定的安全区域内,大量采集那种芦苇杆和寻找更多的石脂矿脉。孩子们对这项任务充满了新奇,他们将找到的芦苇杆捆扎好,又将发现的、如同黑色琥珀般的石脂块小心地挖出,用树叶包裹带回。
沈云疏自己则和春婶、王氏一起,负责将芦苇杆的一端浸泡在融化的石脂中,制作成可持续燃烧的火把。起初,她们掌握不好石脂的温度和浸泡时间,不是火把燃烧太快黑烟滚滚,就是容易熄灭。经过反复试验,沈云疏发现将芦苇杆提前在河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蘸取石脂,可以使其燃烧更持久稳定。她们在平台中央区域固定了几个石座,插上常明的火把,又将几块最大的石脂放在浅石坑里点燃,如同篝火,终于让这片栖息地拥有了稳定而温暖的光源。
光明驱散了幽暗,也驱散了部分心头的阴霾。
其次便是食物来源的拓展。他们携带的干粮终有尽时,必须找到稳定的补给。地下河奔流不息,里面是否有鱼?沈云疏想到了这一点。
她找来韧性极佳的树皮纤维,搓成细绳,又让沈云墨削制了几枚坚硬的骨钩。没有鱼饵,她便尝试着将烤干的肉屑捏在钩上,或者用一些颜色鲜艳的碎布条伪装。
“阿姐,这河里黑漆漆的,真能有鱼吗?”沈云墨看着深不见底的暗河,有些怀疑。
“试试看。急流之处,往往有鱼栖息在岩石缝隙中。”沈云疏将简易的钓线投入靠近岸边的、水流相对平缓的回水区,另一端系在手腕上,感受着水流的拉扯。
等待是漫长的。就在她几乎要放弃时,手腕上突然传来一股尖锐的拉扯力!
“有东西!”沈云疏低呼一声,小心翼翼地收线。沈云墨立刻上前帮忙。在火把的照耀下,一条银白色、巴掌大小、眼睛退化得几乎看不见的怪鱼被拉出了水面,在岩石上激烈地拍打着尾巴!
成功了!这地下河果然有鱼!虽然模样奇特,但无疑是珍贵的蛋白质来源!
这一发现让所有人都兴奋起来。沈云墨立刻仿制了更多的钓钩,连阿禾和大丫也跃跃欲试,用更细的线尝试钓取更小的鱼虾。沈云疏则开始思考如何更高效地捕鱼。她回忆起现代的地笼、刺网,但在这里缺乏材料。最终,她利用柔韧的藤条和细枝,编织了几个喇叭状的“须笼”,放在水流较急的狭窄处,利用水流将鱼冲入其中。
与此同时,林栖也没有闲着。他似乎对探索这片地下世界更有兴趣。他带着火把,几次深入下游和上游那些未知的岔路,每次回来,都会带回一些新的发现:有时是几种可以食用的、肥厚多汁的阴生菌类;有时是某种质地坚硬、适合制作工具的黑色石头;他甚至在一次探索中,发现了一处靠近岩壁的、温度略高的区域,那里有微弱的硫磺气息,岩壁是温热的。
“温泉?”沈云疏听到这个描述,心中一动。虽然只是微温,但在这个阴冷的地下环境,也是极其宝贵的发现,至少可以提供一处驱寒保暖的地方。
最令沈云疏感兴趣的,是林栖带回的一块石头。那石头呈灰白色,质地不算很硬,但林栖用它在地上划了一下,留下了一道清晰的白色痕迹。
“这是……可以写画的石头?”沈云疏拿起那块石头,仔细端详,一个念头在她心中升起。她需要记录,需要规划,需要将脑海中的知识传承下去!文字和图画是最好的工具!
她立刻找了一块相对平整、颜色深暗的岩壁,用这块石头在上面划下了第一道痕迹——一个简单的太阳图案,代表着他们离开的地面世界。接着,她又画了一条波浪线,代表地下河。她在波浪线旁,画了一个圈,代表他们此刻的平台营地。
“阿姐,你在做什么?”沈云墨好奇地问。
“画地图,也记录事情。”沈云疏解释道,“把我们知道的、重要的东西画下来,免得忘记。也可以把要做的事情画出来,让大家都能看懂。”
她开始在岩壁上系统地记录:哪种植物可食,哪种草药治什么病,陷阱如何设置,钓笼怎么编,甚至包括她回忆起来的一些简单的卫生准则(比如饮水必须煮沸,食物残渣要集中处理等)。她用最简洁的象形图案表示,力求直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荒年锦绣:我的逃荒致富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荒年锦绣:我的逃荒致富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