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任务是“立规”,即教材标准化。 李振、沈默牵头,抽调精干教员和文笔好的学员,组成教材编纂组。他们依据《格物致用发展纲要》,日夜奋战,力求编撰出的教材既准确严谨,又深入浅出。
《格物启蒙(初级)》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格物通理(中级)》原理清晰,案例丰富。
所有教材均统一采用“格数”和标准符号,并规定版式,以便大规模刻印。
这是一个浩大工程,但所有人都明白其奠基意义,不敢有丝毫懈怠。
其次是“育师”,即师资培养。
沈默负责的“格物教习速成堂”即刻扩大规模。
从西山第二届、第三届优秀毕业生中,选拔出百余名思维敏捷、表达清晰、有志于教化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强化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精通教材、掌握实验演示,更涉及教学方法、课堂管理乃至与地方官员、工匠打交道的技巧。 陆仁时常亲自授课,强调“教习者,非仅传技,更在启智,在点燃学子心中求索之火”。这批年轻教习,如同怀着使命的火种,即将撒向四方。
与此同时,“选址与基建”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工部与礼部派员协同,与四地官员反复沟通。
通州分院选址于漕河码头附近,利用旧有仓廪改造,突出交通与物流特色;大同分院则设于煤铁产区边缘,征用了一处废弃的官营铁匠工坊,强调矿冶实务;苏州分院得益于织造衙门的支持,设在手工业作坊区旁,便于结合丝织、印染等产业;宁波分院则位于港口区,利用旧有海防设施,凸显航海与贸易导向。
西山派出技术指导小组,带着标准化的实验室、工坊建设图纸,分赴各地,确保分院具备基本的教学与实践条件。
最后是“定规”,明确分级教学与地方特色。 陆仁强调,分院绝非西山的简单翻版,必须“落地生根,服务乡梓”。初级班面向社会广泛招生,重在普及和筛选。中级班则开始分化,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地方经济:通州重机械与物流管理,大同重矿业安全与热能利用,苏州重精密仪器与纺织机械,宁波重船舶原理与航海技术。
高级班暂定只在基础较好的通州和苏州两院试点,旨在培养能解决复杂技术难题的领军型人才。
数月光阴,在紧张有序的筹备中流逝。一箱箱统一印制的教材被打包运往各地;经过严格培训的教习们,怀揣着《教习指南》和满腔热忱,告别西山,奔赴各自的岗位;各地分院的匾额相继挂起,“格物”二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一日,陆仁收到四地传来的讯息,皆言分院筹备已毕,首批学员招募顺利,不日即将正式开课。
他缓步走出静室,再次登临西山之巅。
远处,京通铁路工地上依旧人声鼎沸;近处,西山工坊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而他的目光,似乎已穿越千山万水,看到了通州漕河畔、大同矿坑边、苏州园林旁、宁波海港内,那一座座崭新的学舍里,即将亮起的求知灯火。
他知道,这条路绝非坦途,分院的发展必将遇到师资、经费、观念冲突等无数挑战。
但这播撒星火的第一步,已然坚实迈出。为那幅波澜壮阔的“百年宏图”打下广泛人才基础的漫长征程,就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正式启程。
星火虽微,终可燎原;分院初立,已是未来可期。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