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仁坦然道:“刘阁老教训的是。此次试验场地已特意选在僻静山坳,建有防护掩体,且清空了周边人员,本已做足预案。实乃臣低估了其声响传播之远,此确为臣思虑不周,甘受惩处。日后所有试验,必当选择更偏远之地,并提前通报各方。”
谢迁此时开口,语气缓和:“陛下,臣以为,陆郎中研制新器,初衷亦是强军卫国。虽声响略大,惊扰圣听,然既未造成实际损害,且听其所述,此物若成,于军旅大有裨益。可否念其初犯,功过相抵?”
朱厚照在一旁急得抓耳挠腮,又插嘴道:“父皇!真的厉害!比放炮仗响多了!以后打仗,咱们的兵每人带几个,看见鞑子就扔过去,炸得他们人仰马翻!看他们还敢不敢来抢我们的粮食!”他倒是时刻记着黄米粥的事儿。
弘治帝看着儿子那副急于证明的样子,又听了几位大臣的话,心中的怒气稍平。他身体不适,更关心实际效果。他看向陆仁,缓缓问道:“此物…果真有用?造价几何?可能量产?”
陆仁心中一定,知道关键来了,恭敬答道:“回陛下,据初步试验,威力确远超预期,于特定战术环境下,效用极大。其外壳可铸铁,引信机构亦不复杂,造价远低于同等威力之火炮。一旦定型,西山兵器坊可快速量产。”
刘大夏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他是带过兵的人,立刻意识到这种可以单兵携带、瞬间投送爆炸伤害的武器在战场上的价值,尤其是在短兵相接或突袭战中。
“陛下,”刘大夏转向弘治帝,“若陆郎中所言非虚,此物确为军中利器。些许声响惊扰,与军国大利相比,微不足道。臣建议,责成陆郎中尽快完善此器,严格测试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并小批量生产,交付边军试用,观其效果。”
弘治帝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他虽不喜折腾,但于强军有利之事,他还是支持的。“也罢。陆卿,此事便依刘尚书所言去办。然则,绝不可再如今日这般,闹得京师不宁!所有试验,必须万无一失,若伤及一人,朕唯你是问!”
“臣,遵旨!谢陛下隆恩!”陆仁松了口气,连忙领命。
朱厚照也高兴起来,得意地扬了扬下巴,仿佛这手雷是他造出来的一般。
一场因巨响引发的朝堂风波,总算有惊无险地平息。
然而,陆仁知道,“手雷”的出现,仅仅是一个开始。
这条充满硝烟与力量的军工之路,必将引领着大明,走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
而那位小太子,似乎也已在这条路上,越陷越深,乐此不疲。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